反式脂肪酸对内皮细胞炎症影响的机理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肥胖和高血压人口达2亿6千万,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最近很多研究表明,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是被广泛运用于食品加工的氢化油脂。研究表明,摄入含有至少一条反式双键的反式脂肪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压和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这些联系可以被以下几个机制所解释,反式脂肪酸通过引发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与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来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高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可以升高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除此之外,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还与内皮细胞炎症与功能损伤的代表生物标志物的产生有关,反式脂肪酸的过量摄入,会提高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SV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反式脂肪酸的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内Caspase通路来促进细胞的凋亡与内皮细胞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但是否在细胞膜的表面存在一个特殊的受体,接受反式脂肪酸的刺激来激活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仍然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筏内富含脂类和一些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的组分,这可能就为信号转导的有效进行和各种信号转导途径的"cross talk"提供平台,例如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自噬等。已有文章报道,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可以改变脂筏结构,DHA还可改变脂筏脂肪环境调节白细胞介素2受体信号通路。因此猜测TFAs对细胞的影响可能与脂筏结构有关。我们通过利用甲基-β-环糊精破坏内皮细胞的脂筏结构,对比TFAs处理后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程度,探讨脂筏结构在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我们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9c18:1和9t18: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用后,细胞炎症因子ICAM-1, VCAM-1和IL-6的表达量。进一步我们通过western blot检测HUVEC细胞内炎症相关通路在9c18:1和9t18:1处理下的变化,例如NF-κb与ERK1/2两条通路的激活情况,探讨TFAs与内皮细胞炎症反应间的关系。最后我们研究脂筏结构对于TFAs引起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在利用脂筏破坏剂甲基-β-环糊精破坏了脂筏结构后,对比9c18:1和9t18:1所引起的HUVEC炎症反应。并利用western blot研究了细胞表面炎症反应相关受体蛋白TLR4的表达量,研究脂筏结构与炎症反应中受体蛋白的关系。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TFAs可以导致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量增多。9c18:1和9t18:1均能增加ICAM-1、VCAM-1、IL-6等炎症因子mRNA表达量,但只有9t18:1使HUVEC表达炎症因子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2.TFAs可以激活内皮细胞中炎症调节通路。9t18:1可以明显增加NF-kb通路中p65蛋白的入核,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也显著提高,说明TFAs可以激活细胞中的炎症通路,从而促进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3.脂筏结构参与了TFAs引发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过程。脂筏破坏剂MβCD在作用浓度为10mM时,处理50 min后脂筏的标志蛋白(小窝蛋白)表达量有显著下降,说明脂筏结构被破坏。去除脂筏后,炎症因子表达显著降低,炎症调节通路的激活也被抑制,说明破坏脂筏对炎症有抑制作用。4.脂筏结构影响内皮细胞炎症受体的表达。9t18:1可以明显增加HUVEC中炎症受体TLR4蛋白的表达,去除脂筏后,TLR4表达量下降,说明脂筏结构会影响TFAs与炎症受体间的关系,从而影响炎症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