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三种类型的骨化纤维瘤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随访的系统分析,以促进对该肿瘤更细致的了解;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RPT2基因在散发性骨化纤维瘤中的突变情况,对其致病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临床病理学分析: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1985~2013年诊断为骨化纤维瘤病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对重新评估过的病例进行三种类型的分类,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影像、治疗方法和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学方法为卡方检验;2散发性骨化纤维瘤HRPT2突变分析:提取肿瘤和患者血液的基因组DNA,采用普通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RPT2的1~17号外显子,进行测序和结果分析。结果1102例骨化纤维瘤患者中:经典传统型82例(82/102,80.4%),青少年砂瘤型14例(14/102,13.7%),青少年小梁型6例(6/102,5.9%);2年龄、性别:经典传统型好发于20~40岁女性;青少年砂瘤型好发于女性,第一个发病高峰期为20~29岁的女性,40~49年龄段的女性为第二个发病高峰期;青少年小梁型好发于男性;在0~19岁年龄段中,三种类型均好发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部位:经典传统型中,发生于上颌骨23例,其中6例累及鼻窦鼻旁窦;青少年砂瘤型发生于上颌骨7例,其中5例生长累及鼻窦,与经典传统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少年小梁型好发于下颌骨,上颌骨2例,下颌骨4例;4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患者17例,多见于年轻的患者;5影像学表现:绝大部分病例为边界清楚的混合密度影;发生在下颌骨的病例中,骨皮质变薄26例,骨皮质完整性遭破坏8例;牙根移位较常见,且牙根吸收均为截根状;6治疗和随访:首次治疗采用简单刮除的患者30例,扩大截骨+修复体修复70例。随访58例,复发19例,复发与手术方式有显著差异(P <0.01);复发与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715例散发性OF患者中发现一例患者发生生殖细胞水平的一号内含子处的插入突变c.1-11dupG,和5例患者出现已报道的多态性位点rs67113115,rs80356645。结论1骨化纤维瘤主要为经典传统型,青少年砂瘤型和青少年小梁型均较少见。2青少年砂瘤型第一个女性发病高峰期为20~29岁,第二个发病高峰期为40~49岁女性。青少年小梁型发病年龄最小,为真正的青少年型,且男性多发。在0~19岁年龄段中,三种类型均男性多发;3散发性骨化纤维瘤中大部分为单发病损,多发极其罕见。4经典传统型好发于下颌骨。青少年砂瘤型中,发生在上颌骨的病损大部分生长累及鼻窦。青少年小梁型好发于下颌骨。5绝大部分骨化纤维瘤为边界清楚的混合密度影。牙齿移位易见,部分牙齿还会发生截根状吸收。6单纯刮除复发率32.8%,手术应该彻底切除以防止复发。7HRPT2在散发性骨化纤维瘤中发生了罕见的突变,可能对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