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往往学习主动性更高,能够促使其勇往直前,克服困难,最终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成就动机理论对地理教学策略的制定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本文以烟台市四所中学共51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生地理学习成就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就动机方面,初中生地理学习追求成功得分略高于避免失败得分,初中生地理学习成就动机水平还有待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信心,但是缺乏学习主动性,同时学生对地理测试成绩缺乏正确认识,大部分学生将其作为地理学习目标。在归因方式上,部分学生在面对地理检测成败时能够进行积极归因,但是仍有大量学生将成败归因成题目难度、运气等外部因素。学业情绪方面,学生对地理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仍会产生大量消极情绪,其主要原因为不能理解老师讲解的地理知识。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量表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起影响初中生地理学习成就动机因素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掌握目标、自我效能感、消极情绪能够形成直接影响成就动机的路径;成绩目标、消极归因需以消极情绪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初中生地理学习成就动机;积极归因、积极情绪需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初中生地理学习成就动机。依据路径模型可得出: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均能形成影响初中生地理学习成就动机的直接或间接路径,第五章依次从成就目标、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等方面提出增强初中生地理学习成就动机水平的培养策略,并将现状分析得出的问题作为培养策略实施的重点。以求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帮助,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成就动机水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