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年脑梗死是指18到45岁的脑梗死[1],通过观察92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探讨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特点,以达到早期干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减少发病率和降低致残率的目的。方法:回顾分析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福建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18-4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入院后全部经我院的头颅CT或MR证实,完善相关血液检查,并进行血管评估,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年龄大于45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4例作为对照组,并按改良TOAST病因分型,分析青年组与老年组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差异。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判定各变量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男女发病性别构成1.7:1,男性居多,青年组35岁以后发病人数占青年组发病人数的49.0%。2. 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组以LAA、SUE、SOE为主,而老年组以LAA、SAD为主,两组相比SAD、SOE、SUE具有明显差别,心源性脑梗死中,青年组以风湿性心脏病居多,而老年组以冠心病、房颤为主要病因。3.危险因素:青年组脑梗死常见危险因素暴露率从高到低为高血压、吸烟、酗酒,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家族史、颈动脉硬化与中老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临床表现以肢体运动障碍为最主要表现,其次为头晕、言语障碍、吞咽障碍。梗塞部位的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均以基底节及脑叶为主。结论:1.青年男女发病性别构成比1.7:1,男性居多。2.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不同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既要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更要关注相对少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3.青年组脑梗死常见危险因素暴露率从高到低为高血压、吸烟、酗酒。4.临床表现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梗死部位以基底节及脑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