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分自信是在人们的决策当中很常见的现象。在这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当中,个体时刻会做出自我评估和判断,然而研究发现,人们在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对未来进行预期时,大多数人都存在高估自己的能力且对预期过于乐观的现象。有学者认为只有对自己有精确的判断才可以做出明确的选择,所以容易把过分自信与决策偏差及失败联系起来。甚至有学者认为过分自信有潜在的破坏力。如果过分自信有如此的破坏力,从进化论的角度说应该加以消灭,但是过分自信依然普遍存在。进化心理学曾提出过分自信、错误信念等不准确判断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特别是在竞争资源中具备优势。在当前的研究中并未明确提出过分自信对后继学习表现的影响,本研究从过分自信对后继学习成绩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在不满意学业情绪和学习投入中介作用的基础上,对过分自信和后继学习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答。用三项调查研究来验证:相对于中度自信和信心不足个体,当过分自信个体在学习任务中的表现低于先前的自我评估时,是否会在后继学习任务中因为对先前表现的不满意而有更多的学习投入,且取得较好的后继学习表现。具体来说,研究一和研究二使用过高估计,研究三通过测量过分自信学生在第一个任务之前的自我评估、学业情绪、学习投入及后续任务中的表现,即用过高定位来预测其后继学习表现。此外,研究三把被试随机分为真实反馈组(实验组)和虚假反馈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研究一主要是为了验证后继学习是否得益于过分自信。在控制先前表现的情况下,过分自信个体发现自己的实际表现低于先前的自我评估后,会在后继表现中有更多的学习投入,通过提高后继学习表现来缩减之前的差距。研究二是在实验最后阶段测量学业情绪,进一步验证了阶段二表现的提升确实是因为过分自信而不是不满意学业情绪。研究三增加了对照组,与被试得到的真实反馈情况进行对比,得出被试只有在收到与预期不相符的真实反馈时,才有后继学习的提高。这排除了在阶段一表现差的个体,在阶段二表现提升是因为过分自信而不是因为回归平均水平。此外,对照组的过分自信被试由于得知自己取得较好表现这一虚假反馈让他们在后继学习中不会有更多的学习投入,也不会有更好的后继表现。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之上,针对过分自信对教育的影响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