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7年3月,当一场具有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时,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了。但是,新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顾人民反对,一意孤行地继续战争。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人民进行了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并满足俄国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渴望,苏维埃政权决定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苏俄的这一设想招致许多协约国家的反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 20世纪以前,美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倾向于孤立主义。进入20世纪后,随着国力日益增强,以欧洲为重心的国际旧秩序逐渐瓦解,美国决策者们体认到了美国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伍德罗·威尔逊就任总统后,他坚信美国式的民主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制度,因此要将这一制度向全世界推广。在这一观念的驱使下,他领导美国人民更广泛、更深入地插手世界事务,并于1917年4月对德宣战,由战时“中立”转入协约国一方。在美国看来,苏俄退出一战必然削弱协约国对同盟国的作战,因此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必须予以阻止。由此,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力图阻止苏俄退出战争,但这一政策以失败告终。 本文对该问题的研究以理想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国家利益原则为主要理论依据,通过考察伍德罗·威尔逊时期美国的相关外交文件,再现美国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阻止苏俄退出一战的真实运作情况,包括“温和劝说”、“经济威胁”等,着重分析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过程、实质,以及为何失败。通过分析史实解析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的实质,由此更好地理解当代美国的外交政策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