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礼崩乐坏”,是一个诸侯争霸、战乱不已的时期。在这个时代里新的思想元素、成分活跃起来,“德”就是其中之一。对它的研究以往已经有不少,但是在这一领域以往的研究中,过分强调了春秋时代与西周的共性而忽略了春秋时代的个性和特殊性。除此之外,新材料金文的整理也给这一研究领域开拓了新的空间,为本文留下了写作的余地。本文就“德”观念在西周春秋之际的演变、春秋时代“天命”与“德”观念的关系、“德”与春秋内政外交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首先,说明殷商西周的“德”观念。我认为,“德”在春秋以前的意思为“升”,即将人世间的行动升到天上的祖先那里,由祖先对氏族成员或者其他氏族统治者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这个祭祀活动中被升的人的行为;“文王之德”代表了西周初年“德”观念,周王室臣属的祖先之“德”依附在周王室“德”之下;到春秋时代,随着周王室现实政治层面的日渐衰败,周王室的“德”受到诸侯国家的挑战,“德”出现了下移的现象。同时,西周时期的“文王之德”被转化,文王“受天命”的宗教属性被消除,从国家政治措施层面的“德”被转化为个人道德的要求。其次,说明春秋“天命”观念从集中在周王室到各个诸侯国家争夺“以德配天”的转变趋势以及这种趋势给“德”观念的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认为,在春秋时代的人眼中,“天”的形象是非常负面的。它一种人格力量,可以对人世间的秩序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是,它不具有稳定的价值取向。当时人在对待它的时候保持一种敬畏的道德要求,对自身权势利益的盈满保持警惕。最后,说明“德”与春秋时代内政与外交之间的关系。在春秋时代,诸侯国君实际处理国家之间和诸侯国家内部亲族关系的时候,选择以“德”取代原来的“亲亲”原则,在君位继承中出现以“德”为原则的实践;春秋时代在内政之中坚持“修德”的原则,在“德”与“刑”、“德”与“利”的问题上,“德”都出于支配的地位;“德”的原则要求统治者继承祖先之“德”、承认西周的制度,并且坚持培养臣属的“德”;“文德”为春秋霸政的重要原则,春秋时代国君在国际外交的政策会影响到本国民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军事、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