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P73、MDM2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检测P73、MDM2基因表达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三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和两种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向子宫内膜样腺癌演变的分子学机制,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特性的评定、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和靶向基因治疗寻找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40例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共120例石蜡包埋组织进行P73、MDM2基因表达蛋白的检测,并应用RT-PCR法对4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73、MDM2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SPSSl3.0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结果:1.P73蛋白的表达从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到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其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5.0%、30.0%、57.5%,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73在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低于非典型增生内膜组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P7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G1期组(33.3%)低于G2+G3期组(67.8%)、浸润深度≤1/2肌层组(33.3%)低于>1/2肌层组(67.9%)。并且与患者年龄、绝经期、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2.MDM2蛋白的表达从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到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其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7.5%、25.0%、62.5%,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低于非典型增生内膜组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率在非典型增生内膜组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间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阳性表达率G1期组(41.7%)低于G2+G3期组(71.4%)、无淋巴结转移组(50.0%)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85.7%)。与患者年龄、绝经期、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 RT-PCR法检测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者P73、MDM2基因的表达均高,在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73、MDM2基因表达水平低。4.免疫组化和RT-PCR的比较分析:分别比较P73与MDM2的免疫组化、RT-PCR结果,二种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可以认为相同(P>0.05 )。5.P73与MDM2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法、RT-PCR法检测P73与MDM2二基因表达间均无相关性。结论:1. P73、MDM2表达升高与正常子宫内膜向内膜样腺癌的转变相关;其高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2.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结果明显一致,提示P73与MDM2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可能相似。3.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73与MDM2的表达无相关性,共同检测分析P73与MDM2的表达能够协助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侵袭转移能力、估计病人的预后,从而指导术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