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及发展,作为城市“绿肺”的城市公园,其用地被侵占、资源不合理利用、设施被破坏、容量超载等现象屡见不鲜。为加强公园保护与管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于2006年3月31日出台的《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中首次提出了国家重点公园。它是指具有保护价值和重要影响,且有典型性、示范性、代表性的公园,也是城市的标志。该办法还明确指出被评为国家重点公园的公园需在一年之内完成保护利用规划。然而,目前针对国家重点公园的研究极其少见,对其保护利用规划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针对国家重点公园保护利用规划研究,不仅是对我国相关规定的响应,同时也是为更好的保护国家重点公园这一稀缺公共资源,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整理,运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城市公园保护利用相关研究为切入点,对国家重点公园保护利用规划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总结和提炼出国家重点公园的提出背景、特征、名单等相关内涵以及国家重点公园保护利用规划研究的必要性与相关理论。
(2)提出国家重点公园保护利用规划的目标、定位、要求、核心任务和规划技术路线。主要研究结论为:国家重点公园保护利用规划是公园保护发展专项规划;其目的是保护国家重点公园这种稀缺资源,同时为国家重点公园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该规划需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遵循“保护优先、适度利用、重点突出、协调发展”的总则,对公园实施全面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为规划前期工作:公园调查与资料收集、公园评价与分析;另一部分为规划重点内容:景观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微观层面)、特色空间格局保护利用规划(中观层面)和协调控制规划(宏观层面)。
(3)对湖南烈士公园这一国家重点公园的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公园进行评价与分析,得到湖南烈士公园的景观资源等级评价表、特色空间格局特征及现状、公园协调性现状等详细信息;采用分级保护与分类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对园内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古建、古树名木、植物多样性、水域等方面的保护提出了原则与措施;从特色山水格局、主体景观结构、特色道路骨架方面对公园特色空间格局进行保护利用规划;并对园内建筑风格、功能与景观以及周边环境进行协调控制规划,也算出公园的环境容量约为2.0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