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沦陷区文学肇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结束于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北光复,横跨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其继承了五四文学科学理性、感时忧国、锐意进取的传统,依托乡土,紧跟时代,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品格。在东北沦陷区文学中,梁山丁是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家,代表着东北沦陷区文学的创作实绩。本文正是以梁山丁作为研究对象,从“乡土情结”和“民族意识”两个角度对其文学创作进行整体观照和全景认知,并考察梁山丁作品中“乡土情结”和“民族意识”的互动关系,探讨作家徘徊于“乡土”与“民族”之间的复杂心态。本文分为三章,也可以视为两个部分。第一、二章分别介绍梁山丁的“乡土情结”和“民族意识”。梁山丁是东北“乡土文学”文艺观的代表人物,有着很深的乡土情结,作品透露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梁山丁的作品中,这种乡土情结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特质,既表现为对关外大地风土人情的无限眷恋,又表现为对东北封闭破败风俗文化的含泪批判。梁山丁还是一位爱国进步作家,因而在其作品中作家用象征、隐喻、反讽、象征等表现手法表达出了深沉的民族意识。这种民族意识在梁山丁的作品中有着多角度多层面的体现,其中既有对日伪当局黑暗统治的控诉,也有对反抗力量潜流的歌颂,又有对“民族希望之光”的礼赞。论文的第三章着力探讨梁山丁“乡土情结”和“民族意识”的互动关系。“乡土”和“民族”是梁山丁文学创作中两个母题。面对着东北沦陷区恶劣的创作环境,东北沦陷区的作家出现了不同的选择,以梁山丁为首的“遗民”作家被迫徘徊于“乡土”与“民族”之间,依托乡土,表现民族,在二者之间慎重的取得一个平衡。需要指出的是梁山丁的“乡土情结”和“民族意识”并非相互割裂,而是密不可分的缠绕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双重变奏的特性。一方面作家的良知要求作家要在作品中透露出民族意识,但是现实环境的逼仄又不允许作家这样做,因为这些作家只好回归乡土,以乡土为载体,寄寓自己的民族意识。另外一方面“民族”内容的杂入也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使得东北沦陷区的乡土文学呈现出更为开放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