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至元代窃盗罪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ndanlidd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唐至元代窃盗罪处理的变化为研究对象。不管从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层面而言,从中唐至元代对于亲属相盗、盗窃皇室之物的犯罪处理精神都没有改变,都以维护皇权秩序与家族秩序为要义,这是中唐至元代窃盗罪处理变化中的不变部分。从立法初看,中唐至元代窃盗罪法定刑变化呈现由重至轻。具体表现为:中唐最高处刑从流刑上升至死刑,宋代延续之。自宋至元,对窃盗罪的处刑减轻,由死刑又降至流刑。然而,就司法层面而言,中唐至元代窃盗罪的司法实践与立法规定呈现出变化不一致的情形。如唐时期对于盗窃官物的赃值换算并不一律按照法律规定的换算方法计算,而是按照赃物的重要程度。再如元时期法律规定僧人在窃盗罪中无刺字之刑,但在司法实践中却予以执行。与唐宋相比,元代在窃盗罪方面呈现出独有的特色——草原帝国独有的特征。如盗窃对象为牲畜,则根据牲畜的重要性处刑有所不同。体现出元对于宗教秩序及以游牧为基础的经济秩序的特殊保护,这是从唐宋至元代的窃盗罪处理手段的极大变化。本文共分为绪论和正文两个部分。绪论部分先提出研究对象——窃盗罪,阐述了窃盗罪在古代立法中的重要性,同时,又说明了中唐至元代这一时期的特殊性;其次,研究现状的总结,从宏观角度以及微观角度对学者的研究观点进行分类及简单评价。最后,对“盗”字涵义、盗罪概念的变化进行了梳理和考释。正文又分为三个部分。一、中唐至元代窃盗罪立法情况:本部分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对中唐至元代窃盗罪的立法内容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部分主要包括刑罚及量刑的变化。二、中唐至元代窃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该部分从窃盗罪的犯罪主体身份、犯罪对象、犯罪行为方式三个方面对窃盗罪的构成进行梳理。三、中唐至元代窃盗罪的司法适用:此部分主要是从犯罪身份方面分析窃盗罪在司法中的适用以及与立法不一致之处。同时该部分阐述了窃盗罪在类推中的适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对汉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带有光杆宾语的SOV结构和“连……都”结构。作者首先从句法语用的角度探讨这两个结构的信息结构,并以
贫困生救助是我国全面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也要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给予贫困生更多物质和精神
科技变革驱动流量入口迁移,促进电商表现形式进化。电商直播因实时输出、丰富的用户体验以及营销路径短等优势迅速发展成为行业内追捧的热点。主播作为直播间的意见领袖,是消
介绍了液化天然气开架式气化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了液化天然气在气化器中的流动及传热过程,得到不同温度范围内气化器不同部位的气化情况,同时也
“概括抵押条款”是指抵押物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条款。依照经典民法理论,设立一项在整个财产上的概括抵押权,因违反物权特定性原则,是不能成立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