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东半岛晚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可分为-160 Ma,~130 Ma,~115 Ma三期。三期侵入岩极端负的全岩εNd(t)和锆石εHf(t)及非常老的锆石铪TDM2年龄表明其母岩浆源区主要为古老下地壳。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说明三期侵入岩母岩浆形成深度逐渐变浅,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可能是受太平洋板块俯冲控制。通过对花岗质岩石继承锆石的研究,认为三叠纪碰撞时扬子下地壳俯冲到胶北地体之下至少~40 km的深度,形成类似鳄鱼嘴式构造;俯冲的扬子下地壳是胶北地体和苏鲁造山带内晚中生代花岗岩母岩浆的主要源区。胶莱盆地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显示出-2500 Ma,~1850 Ma,~770 Ma,~230 Ma和~120 Ma五个主要峰值,反映区域五期主要构造-热事件。~120 Ma的峰值年龄与胶东半岛金成矿的年代一致。盆地顶底部沉积物源区存在差别,从底到顶白垩纪年龄越来越多,而白垩纪之前的越来越少,且白垩纪峰值年龄逐渐变年轻。胶莱盆地中新元古代碎屑锆石具岩浆成因特征,源自苏鲁造山带,其年龄频谱与扬子克拉通西缘和北缘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推测沿扬子克拉通西缘和北缘的俯冲活动可能向东延伸到苏鲁地区。三叠纪或以前形成的交代地慢和俯冲的扬子板块为区域金成矿提供流体、挥发份及成矿物质。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表明在~30-80 Ma胶东地壳经历明显隆升,隆升时间段与周缘盆地最大沉降及华北克拉通东部玄武岩形成时间吻合,说明华北克拉通东部在晚白垩世-古近纪经历显著地壳隆升,形成地堑-地垒构造系统。胶东半岛金矿主要赋存于晚中生代花岗岩中,通过花岗岩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约束的地壳隆升剥蚀量估算出该区域金矿化深度为~6-11 km。胶东金矿省蚀变岩型金矿床的蚀变包括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不同蚀变之间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前一阶段蚀变能诱发下一期次蚀变,同一期次蚀变不同反应相互促进,各种蚀变、矿化如同多米诺链,起始于富K+、H+和Au流体与含斜长石的花岗岩相遇。从钾长石化到碳酸盐化阶段,不同热液蚀变导致蚀变岩石、矿石样品具有不同矿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蚀变类型和强度控制元素在空间的分布,断裂、节理等构造也控制元素迁移富集,构造发育部位,蚀变矿化强烈,成矿元素含量呈现峰值,金矿体亦在此部位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