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重教唆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2000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重教唆是指在行为人已经具有实施某种基本犯罪的犯意时,加重教唆者唆使其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加重情节的行为。例如,当行为人已经具有实施抢劫行为的犯意时,加重教唆者唆使行为人实施持枪抢劫或者唆使其实施多次抢劫的行为。在对加重教唆行为完成刑法规范意义上的犯罪参与形态评价之前,本文所指的加重教唆只是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教唆,即“让某人做某事”之意。由于加重要素与加重基础之间具有极高的并发性,因而使加重教唆成为司法实践中极容易出现的犯罪参与现象,只有准确地认定其在刑法规范意义上的犯罪参与形态,才能实现精准量刑从而得以实现罪刑均衡。因此,对加重教唆的研究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全文共四个部分,约四万四千字左右。第一部分:梳理加重教唆之前提。加重情节缘起于刑罚个别化的展开,其内涵为反映行为的客观危害、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以及再犯可能性程度加重,并且由刑法规定了加重刑的主客观事实。在结构方面,加重情节由加重基础、加重要素和加重刑三个部分构成;在性质方面,以是否具备犯罪构成的属性与特征为标准,加重情节可从性质上分为加重的犯罪构成和客观的加重处罚条件两大类。第二部分:厘清加重教唆之概要。加重教唆是指针对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加重情节的教唆,其不同于域外刑法中所指称的对加重犯罪的教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本文所称的加重教唆与域外所指的加重教唆之间为种属关系。从犯罪构成四要件的角度出发,借助加重情节之基本类型划分,可将加重教唆行为类型化区分为主体型加重教唆行为、主观型加重教唆行为、客观型加重教唆行为以及客体型加重教唆行为。同时,加重教唆之主观认识方面,当加重要素属于加重犯罪构成的内容时,就需要加重教唆者具备主观认识。第三部分:追问加重教唆之性质。由于单一制犯罪参与体系在认定加重教唆性质方面存在混淆犯罪行为类型、难以认定着手以及扩大处罚范围等诸多缺陷,因此本文以区分制犯罪参与体系为判断基础,以解决加重教唆之犯罪参与形态。具体而言,当加重教唆者唆使行为人实施的是加重犯罪构成时,加重教唆者成立对基本犯罪的帮助犯以及对加重构成犯罪的教唆犯;当加重教唆者唆使行为人实施的是加重的处罚条件时,加重教唆者仅成立对基本犯罪的帮助犯。第四部分:探讨加重教唆之责任。加重教唆行为的客观危害以及加重教唆者主观恶性的加重是刑法提高加重教唆者刑事责任的正当性根据。对加重教唆者适用加重刑罚的具体要件包括加重教唆者具有责任能力、加重的行为事实以及加重教唆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对加重教唆者的刑罚裁量应该按照其在加重共犯中的作用而裁定。当加重教唆者仅对基本犯罪成立帮助犯时,应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按从犯之原则处罚;当加重教唆者同时对加重构成犯罪成立教唆犯时,应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
其他文献
本文就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的背景和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后 ,对我国教育教学所产生的一些影响 ,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认为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几个原则 ,即 :质量原则、
目的探讨采取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3-2014年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PD患者30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
中国画欣赏教学面对的常常是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的思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学习中国画品评标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作品的
细胞凋亡的概念是由英国学者Kerr于1972年首先提出,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有核细胞在生理条件下,通过启动其自身遗传机制,主要通过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发生的自动死亡
轻型、节能、大跨度、高耸和智能是现代化建筑的特点,新型轻质混凝土符合混凝土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充分利用丰富的浮石资源,研制开发水泥、浮石、砂子、粉煤灰等混合
<正>《抽彩》是美国小说家雪莉&#183;杰克逊的经典之作。这篇小说情节简单却寓意深刻,透过近乎没有事情的悲剧,不仅向读者呈现出人性的黑暗,更向读者揭示出隐藏于女性悲惨命
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投资市场,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快速崛起与发展完全得益于当今健康稳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然而,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现状却并
目的:探讨颌面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颌面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好发年龄为19~49岁,平均36岁,男女比例1.2∶1,病理分型
回顾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建设外国教材中心的情况,阐述了引进外国教材在教育与国际接轨上的作用,总结了若干经验和教训,探讨了外国教材中心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一些不稳定的建筑环境的发展导致传统建筑技术的失传和古建筑的破坏。由于中国古建筑大量的使用木材,致使木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