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离合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投身于离合词研究,因此这也成为学生学习汉语词汇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汉语中一类如此有特色的语言现象,其“可离可合”、“分分合合”的特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都无法完全掌握,更不用说是对于外国留学生了。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的教学困难重重,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还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行。另外,对于离合词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理论层面,从理论的角度来解析离合词的语法功用,缺乏具体且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设计。本文以《新实用汉语课本3》为基础,首先总结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并分析了教材中的49个离合词,将其分成了四类——动宾型、动补型、联合型、主谓型;然后对其常见用法进行了整理,如:插入动态助词“着、了、过”,重叠与提前等情况;接着通过调查问卷与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出初级汉语水平阶段留学生在使用离合词上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如: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心理因素等,并据此探究出一些类似“语法词汇化、分散教学”等有助于对外汉语中离合词教学的方法。最后结合上述论述,设计离合词的重叠形式和插入“着、了、过”等的实际教学案例,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方法并将其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效果与留学生日常交际能力,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更有效率地开展。在写作过程中将本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陈述了离合词的界定、类型和用法,对离合词进行简要地介绍。第二部分:通过调查研究,将离合词使用中容易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出现的缘由。第三部分:从理论指导与实际分析出发,寻求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降低离合词的使用偏误。第四部分:结合初级汉语水平阶段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基础常用的离合词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结语部分:对本论文进行简要概括,指出本文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关注点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