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居民对肉、蛋、奶的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畜牧业在满足人民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活跃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影响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其环境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科学推进规模化畜牧业清洁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同时也分布着散户养殖、养殖园区等方式,其养殖规模、功能区划分、粪便处理方式等与规模化有着明显的不同,其对资源及环境带来的影响较规模化养殖也存在较大差别。本研究通过系统归纳国内外畜禽养殖及其环境影响领域的研究进展,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分别以1kg猪肉、牛肉、牛奶、鸡肉、鸡蛋为功能单位,将畜禽生产生命周期分为:饲料作物种植阶段、饲料加工阶段、饲养阶段、粪便处理阶段、屠宰阶段、运输阶段共6个阶段。重点针对全球变暖、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光化学氧化物形成4类环境影响,对规模化、养殖小区、散户三种饲养方式生产的畜禽产品进行了全生命周期的物质流、能量流输入输出参数实地收集和生命周期清单的构建,并通过建立特征化、标准化及加权评估过程,开展了上述三种畜禽饲养方式其各自的环境影响及横向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畜禽、不同饲养方式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将本研究的计算结果,与基于SimaPro软件CML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两者在清单构建及不同类型环境影响上的异同。基于不同方式畜禽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结果,为我国畜产品的清洁生产、相应畜牧业环保政策的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主要有以下结论:(1)5种畜禽中,肉牛的4类环境影响类型特征值最高,主要与肉牛的饲料消耗量大、饲养周期短、具有反刍特性等有关,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有关规程操作、严禁使用禁用药物、控制激素使用量是降低肉牛环境影响的合理措施。(2)对2013年全国猪肉的环境影响负荷进行核算,规模化、养殖小区、散户3种饲养方式下生猪的环境影响负荷分别为175.36×10~8、131.87×10~8、140.99×10~8,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环境影响负荷最大,规模化养殖生产的猪肉数量多,相同条件下,规模化养殖的环境影响负荷较大,在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开展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意义重大。(3)畜禽生产6个阶段环境影响贡献大小依次为:饲料作物种植阶段>粪便处理阶段>畜禽饲养阶段>饲料加工阶段>运输阶段>屠宰阶段;根据对畜禽生产的分析及环境影响的成因,“种养结合”是降低畜禽生产环境影响的有效方式。(4)本研究的生猪生产全球变暖影响潜值,较SimaPro软件计算结果分别高1.66、1.99、1.06 kgGWP,其所涉及的煤、电、化肥的污染排放及温室气体全球变暖当量系数均不同于我国,导致了两者计算环境影响时产生的差异。因此,做好本土化系数校正工作,加快建立与完善本土化生命周期数据库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损害分析方法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