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艺术——《在我弥留之际》的解构式解读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f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福克纳主要由于他的约克纳帕塌法系列而闻名于世,其在作品中探索了南方传统价值的崩溃以及在当代社会巨大变革时期人类所处的困境。《在我弥留之际》也属于约克纳帕塌法系列之一,故事简单,讲述一个家庭带着各自的高尚或自私的动机,为完成这个家庭中的母亲艾迪的心愿,想方设法地将她送回她故乡安葬。福克纳在这本小说中尝试了许多实验性的创作技巧,如意识流、多重叙述、象征主义等写作手法;重复是其中一个独特而鲜为人研究的写作手法。在《在我弥留之际》中,重复在不同的层面中出现:叙事结构、情景、句子、短语、单词以及意象等。   本论文旨在运用解构主义者J.H.米勒的重复理论作为理论视角来挖掘小说中不同层面的重复现象,找出它们对作品的作用,同时揭示如何通过重复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异质性,从而解构作品的有机整体性及线性的叙事结构。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研究叙事结构上的重复,诠释文本如何通过运用多重叙述以及神圣旅程的叙事结构来实现重复以及如何通过重复的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打破文章的有机整体及线性的叙事结构。第二章主要集中于文本中情景的重复:本章以众多重复情景中三个典型的情景为例来说明这些情景的重复是如何深化小说的主题以及如何产生异质性。第三章分析文字层面上的重复,从句子结构、短语以及词这三个层面的重复来分析它们如何解构和重构文本的意义。第四章探讨文中意象的重复,这些意象的重复出现是如何深化文本的主题,以及如何产生异质性来瓦解文本的中心,从而达到解构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重复,对于一部如《在我弥留之际》般以片段性和意识流性为特色的现代小说,对文章的主题、角色刻画以及节奏效果等都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同时,柏拉图式重复与尼采式重复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异质性,这种异质性打破了传统的A或者非A的逻各斯中心论,阻止读者形成单一而确定的解释,瓦解了文章的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一种解构主义的解读方法。  
其他文献
英语写作教学过程应不仅包括教学和写作过程更应包括评价过程。而传统英语写作教学常采用单一的终结性教学评价,违背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并列结构是英语文体中常见的句法结构之一,它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层次相同、句法功能相似的词、短语、句子等成串排列的结构,以表达同一序列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动作。并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加拿大在教育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选择加拿大核心教育杂志《加拿大教育杂志》近二十年来与教育公平相关的文章建立语料库,运用批评性话语分
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悲剧》讲述了主人公克莱德为进入上流社会不择手段,最终堕落成杀人犯的故事。奥地利犯罪心理学家汉斯·格罗斯认为,由于犯罪行为的主体是犯罪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