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接骨胶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术后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评价接骨胶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而为接骨胶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Ia至Ic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即接骨胶囊组34例和对照组,即骨愈灵胶囊组34例。选取的两组患者应满足:都有类似的病程、手术治疗方法、统计学特点和定期检查等。上述两组均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口服接骨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骨愈灵胶囊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2周、4周及8周后进行疗效评估,所评估的指标包含:1、症状学评估,包括止疼效果评价以及创伤性髋关节功能评分(见附表1);2、血清学检测,包含对碱性磷酸酶(AKP),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镁(Mg)等数据的检测;3、影像学评估,包括骨折愈合X线评分(见附表4),并对这几方面指标观察量化后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及组间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过8周时间系统的治疗,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在组内比较时,这两组患者治疗后在止疼效果评价及创伤性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均有很大的改善,止疼效果及创伤性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了两组药物在改善日常生活基本能力及临床症状起到了较好的疗效。2.在血清学检测时,大部分观测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充分表明两组药物在治疗前后对骨折的愈合等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3.在影像学评估中,对骨折线愈合的影像学改变差异明显(P<0.05),这就说明两种药物不仅仅是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改善了骨折线愈合的影像学表现。2.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上,接骨胶囊组的临床疗效与骨愈灵胶囊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了接骨胶囊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基本能力及临床症状的效果优于骨愈灵胶囊组。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在血清学指标的检测上,接骨胶囊组与骨愈灵胶囊组的大部分子项目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接骨胶囊影响骨折因素的激素及离子的能力优于骨愈灵胶囊。在影像学表现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骨折线愈合的影像学改变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接骨胶囊组改变骨折线愈合的影像学表现优于骨愈灵胶囊组。结论:(1)接骨胶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善日常生活基本能力及临床症状优于骨愈灵胶囊。(2)接骨胶囊促进骨折愈合能力优于骨愈灵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