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省作为我国最大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处于“泛珠三角”重要区位,对于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经济发展也一直备受政府关注。自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对海南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促使海南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整体向好的同时,也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进一步研究海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前人对于海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献研究,多数学者聚焦于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较少关注产业发展中具体行业部门的发展,更缺乏从产业关联以及空间格局上的探讨。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在分析海南省产业关联的基础上,探讨东、中、西三个地区之间的产业空间格局,最终为实现海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方案与建议,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海南省产业关联情况,分析出海南省主导产业,其次,用区位熵方法从空间格局上研究海南省东、中、西三个地区各自的优势产业,然后基于上述结果,定量化分析经济联系对于空间格局的影响。从以上分析中,得到以下研究结果:从产业关联上来看,海南省主导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产业。从优势产业分析来看,东部地区优势产业集中在现代服务业,中部地区为农林牧渔业,西部地区为采矿业。从经济联系度来看,总体来说,经济联系度逐年提升,但西部与东中部地区之间仍然不够密切。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并结合海南省经济政策和区位及资源禀赋条件,本文得出以下产业结构调整方案:(1)从整体上来看,海南省应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从东、中、西地区来看,东部地区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部地区发展休闲农业,西部地区发展能源相关产业。(3)发挥各地区优势产业的联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海南省未来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吸引政策,加强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投入。(2)分区域进行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3)完善海南省交通基础设施,为增强各地区优势产业的联动作用提供基础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