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当今世界,冠心病是一种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纪愈来愈轻。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有利于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快速、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普遍用来筛查、诊断冠心病。临床上常联合使用多种低辐射剂量技术进行心脏CT成像,以实现低辐射剂量、高图像质量成像的要求。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碘浓度对比剂在超重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因怀疑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超重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组60例。A组采用100kVp管电压,320mgI/ml碘佛醇;B组运用120kVp管电压,370mgI/ml碘帕醇。两组均运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并对A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滤波反投影重建与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得A、A1组,对B组原始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并评估各组患者的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及冠状动脉节段数。结果1.A、B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与平均心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的有效剂量(1.34±0.38mSv)明显低于B组(2.97±0.51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的碘摄入量(21.27±2.58g)少于B组(24.54±3.01g),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的图像CT值、噪声、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A组CT值均低于B组;A组噪声较大,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较低;A1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较高,噪声较低。A组与A1、B两组间噪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1、B两组噪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A1、B两组间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1、B组两组对比噪声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的图像冠状动脉节段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00,P=0.779)。三组图像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总数为2284段。A1组图像评价756段冠状动脉,满足诊断的有743段,占98.28%。A组图像评价748段冠状动脉,满足诊断的有733段,占98%。B组图像评价780段冠状动脉,满足诊断的有761段,占97.56%。结论1.低管电压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能够大幅度减低X线辐射剂量,减少X线辐照损伤,进而降低致癌风险。2.迭代重建能够大大减低图像噪声,增加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进而提高图像质量。3.低管电压条件下,采用低碘浓度对比剂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能够减少对比剂用量,减低碘摄入量,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