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研究了高台县1990-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及人均生态赤字,并计算了万元GDP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由此来判断高台县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为当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0年,高台县人均生态足迹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2153hm2cap-1增长到3.8729hm2cap-1,增长了2.17倍。在总生态足迹构成中,各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大小为:耕地>草地>化石能源用地>林地>水域用地>建筑用地,耕地的生态足迹最大,说明高台县农产品和畜产品的消费量较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特别是对动物性产品的消费比例上升,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1990-2010年,高台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从1.0414hm2cap-1增长到1.1709hm2cap-1,增长了12.95%。在总生态承载力构成中,各土地类型的生态承载力大小为:耕地>建筑用地>林地>水域用地>牧草地,耕地的生态承载力最大。(3)1990-2010年,高台县人均生态赤字从0.1611hm2cap-1增长到2.3780hm2cap-1,增长了13.76倍,增长明显。在总生态赤字构成中,生态赤字大小为:牧草地>耕地>水域用地。林地和建筑用地均保持生态盈余,这说明当地对林地的保护取得显著成效;高台县地广人稀,居民点和公路用地所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较少,所以建筑用地的生态承载力一直保持生态盈余。(4)人口规模的增长直接影响着生态足迹的增长。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和能源等资源的需求量也相应在提高,导致生态足迹的增长。(5)2001-2010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在2001-2003年有所增加,2003-2009年有所减少。表明高台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总体上在不断提高。(6)在人均生态足迹的构成中,耕地的生态足迹最大,生态赤字也较大。生态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和耕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变化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变化趋势相一致。由此可得,高台县的生态安全问题主要是耕地的生态安全。这就要求高台县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损害耕地的生态效益。通过对高台县1990-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综合分析,表明高台县人均生态足迹整体上呈现逐年增加、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逐年降低的趋势,生态赤字也在不断增长,这说明高台县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呈增长趋势,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自然资源处于超负荷状态,而且人口逐年增长,现有的资源利用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