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但是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施情况各学校却有所不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解决低信息技术水平的学生与非零起点的教材之间的矛盾,改变以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及迎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这一目标,进行适合我校的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研究。围绕“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这一论题,本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部分工作: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本地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成因,概括了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及自主学习的研究情况,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确定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研究的相关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及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详细的分析了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材的优势与特点,为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初中信息技术课现行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教学法、半成品加工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及小组合作教学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探索一种适合本校学生使用冀教版教材学习的教学方法更有实用性。第三部分对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进行研究,分析了自主学习的必然性及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的优势及可行性。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及个体差异的不同、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及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使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加之自主学习本身的特点将自主学习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也成为可能。当然,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自主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对教材要熟练把握,能够灵活运用,又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了如之掌。第四部分对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自主学习的实施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介绍了自主学习的实施要领,并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进行知识模块的归类,针对各模块提供了相应的案例,说明其实施过程。实施要领包括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习题等过程。教材的知识模块可分为:数据处理部分、图像处理部分、动画制作部分和网页制作部分,每个部分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案例,以充分说明实施过程。论文的最后总结了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