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iyo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于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时代的梁启超为了国家的救亡图存,在国家和民族遭遇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和文化危机之时,在历史、社会及自身等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梁启超独特的中西文化观。梁启超流质易变的性格特征以及为国为民的爱国情怀,随着中西文化的相互碰撞越来越激烈,其文化思想也随之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在复杂多变的近代中国,梁启超以“善变”而闻名,事实上,梁启超是变中有不变,不变促成新变。他所“变”的是文化思想的日渐深化,所“不变”的是民族之情、爱国之心。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的,它作为中西文化交流中最具代表的观点,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至今仍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其他文献
公共理性自罗尔斯发表《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之后便大放异彩,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政治哲学、公共哲学的核心范畴和公共生活的合法性基础。广义上的公共理
《易》以“天地人”为“三才”、“三极”,以人与天地同样重要,并列为三极。《道德经·第25章》说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人地天道合而一起论述。究竟如何才可以做
当今社会,生态危机日益恶化,德国当代著名基督教思想家莫尔特曼认为这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危机,更是人类信仰的危机和意义的危机,可以说是一场生态灾难。莫尔特曼一方面从批判的
本文以美自身为视点,通过对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形态转变过程的历时性扫描,指出当代中国美学一方面在努力克服先前美学思想弊端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对美产生新的误解,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