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烟威近岸海域是已知的重要鲐产卵场之一,或囿于对其“过路渔场”的认知,近年来对该海域鱼类产卵场研究相对较少。为查明烟威近岸海域鱼类产卵场现状,2020年4-9月对该海域开展了逐月产卵场调查。基于调查获取的鱼卵、仔稚幼鱼、海水表底温度、海水表底盐度、水深、叶绿素、浮游动植物及五项营养盐(氨氮、硝氮、亚硝氮、磷酸盐、硅酸盐)数据,运用空间插值、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相似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群落结构月际更替及主要种类适宜产卵生境进行了综合分析,查明了烟威近岸海域鱼类产卵场现状和主要鱼类的产卵适宜生境;主要优势种类鳀、鲐产卵场时空变动以及鲐0龄幼鱼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建立基于Tweedie分布族的广义加性模型,分析了鳀、鲐鱼卵丰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采用克里金插值绘制的鱼卵与主要生境因子时空分布图,阐释了烟威近岸海域鳀、鲐产卵适宜生境;基于海表温度和海表盐度构建了产卵盛期内鳀、鲐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对鳀、鲐产卵场适宜性做出了科学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烟威近岸海域鱼类产卵场现状和主要鱼类的产卵适宜生境。2020年4-9月于烟威近岸海域采集到鱼类早期资源种类52种,包括33种鱼类的337038粒鱼卵和28种鱼类的2122尾仔稚鱼;5-6月为主要产卵期,共有24种鱼类在烟威近岸海域产卵,鱼卵数量占全年鱼卵总数98.32%,主要产卵场位于烟台套子湾至威海鸡鸣岛北部海域,主要产卵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鲐(Scomber japonic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黄条鰤(Seriola lalandi)、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少鳞鱚(Sillago japonic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等;烟威近岸海域鱼卵与仔稚鱼群落结构年内变化明显,除产卵末期8-9月外,各月间种类更替率不低于50%,鱼卵与仔稚鱼群落月间平均相异性不低于73%。RDA结果显示,海水表层温度(SST)、海水底层温度(SBT)、海水表层盐度(SSS)和深度(DEP)是影响鱼卵及仔稚鱼丰度的显著变量,海底温贡献率与显著性最高,海表温次高,盐度次低,深度最低。鳀、鲐、蓝点马鲛、黄条鰤、高眼鲽和绯(?)适宜于低SST、SBT和高SSS海域产卵,尖吻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herzensteini)适宜于低SST、SBT和高SSS海域产卵,黑鲷适宜于低SST的浅水区产卵,短吻红舌鳎适宜于高SST、SBT和低SSS海域产卵,长蛇鲻适宜于高SBT和低SSS的较浅水域产卵,少鳞鱚适宜于高SBT近岸底层水域产卵。(2)烟威近岸海域鳀、鲐产卵场时空变动以及鲐0龄幼鱼的生物学特性。鲐于4月下旬开始在烟威近岸海域产卵,产卵期于7月份中下旬基本结束,5月底至6月底鲐达到产卵盛期。4至7月,烟威近岸海域鲐产卵场重心大致呈自西向东、自南部近岸向北部远岸的移动趋势,主要产卵场分布于121°30′~122°15′E、37°30′~38°00′N的烟台牟平-威海刘公岛北部离岸海域。鳀于4月下旬开始在烟威近岸海域产卵,产卵期于8月下旬基本结束,5至7月为鳀主要产卵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到达产卵盛期。4至9月,烟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重心自中南部近岸向东北部远岸移动,主要产卵场分布于120°45′~122°30′E烟台蓬莱-威海鸡鸣岛北部海域,烟台莱山-烟威交界以北海域为鳀产卵场中心。2020年7月中旬,烟威近岸海域采集到9192尾鲐0龄幼鱼,叉长范围为66~128 mm,体质量范围为1.5~24 g,主要分布于烟台套子湾北部海域以及威海成山角-桑沟湾北部和东部海域,叉长-体质量关系为W=2×10-7 FL3.776(R=0.9431),呈正异速生长;8月下旬,烟威近岸海域采集到190尾鲐0龄幼鱼,叉长范围为90~207 mm,体质量范围为8~65 g,主要分布于烟台牟平-威海鸡鸣岛北部离岸海域。(3)烟威近岸海域鳀、鲐鱼卵丰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Tweedie-GAM模型显示,海表温度、鳀卵丰度、海水流速和海表盐度为影响烟威近岸海域鲐产卵选择的显著因子,偏差解释率分别为54.6%、17.8%、4.0%和1.7%,烟威近岸鲐适宜产卵环境为海表温度16.3~21.8℃、海表盐度32.1~32.9、低海水流速和高鳀卵丰度;海表温度、海表盐度、海表叶绿素a浓度和海水流速为影响烟威近岸海域鳀产卵选择的显著因子,偏差解释率分别为43.1%、7.9%、7.7%和2.1%,烟威近岸鳀适宜产卵环境为海表温度15.7~22.3℃、海表盐度31.6~32.9、低叶绿素a浓度和低海水流速。(4)烟威近岸海域鳀、鲐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评价。5月底至6月初,鳀产卵场HSI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烟台蓬莱-套子湾近岸海域、烟台莱山-牟平北部海域和烟威交界-威海鸡鸣岛北部离岸海域,鲐产卵场HSI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烟台莱山-威海鸡鸣岛北部近岸海域;6月底,鳀产卵场HSI高值区面积略减并不再位于临岸海域,鲐产卵场HSI高值区缩小至烟威交界北部的调查海域北缘。烟台莱山-牟平北部海域为5月鳀、鲐产卵场高值区中心。总体看来,烟威近岸海域目前仍是黄海重要的鱼类产卵场之一,具丰富的产卵种类与可观的鱼卵丰度,是渔业资源补充的重要源头。烟威近岸海域渔业管理工作需重视其作为关键洄游通道与重要产卵区的双重属性,充分考虑5至7月鱼类早期资源在烟威北部海域的集中分布,从不同鱼种产卵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出发,制定具物种和早期生活史统筹性的山东半岛北部烟威近岸海域渔业资源养护和修复策略。本研究提供了烟威近岸海域鱼类早期资源及环境因子的高时效性资料,其成果可为该海域海洋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海洋鱼类补充机制和黄渤海洄游性鱼类迁徙路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黄渤海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增殖放流种类和区域规划以及海洋鱼类产卵场及其早期资源养护策略制定提供生态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