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砖、瓦:当代建筑中乡土材料的运用——以王澍作品为例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hn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建筑活动中,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地方性的乡土材料,传统结构与营造技艺在经济性和适宜性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体现地方建筑的文化特色,如何继承和发扬至今仍然具有非常实用价值的乡土材料和传统营造技艺,是乡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运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竹、木、砖、瓦在中国建筑传统中是最为普遍的四种乡土材料。经过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运用,除了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选择之外,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这些乡土材料不但充满着时间的积淀而且还是传承中国文化的艺术载体,是表达中国地域性特征的重要手段。故此,本文以这四种乡土材料为主,讨论乡土材料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   在案例选择上,王澍作为当代中国建筑师中对本土建筑传统和乡土材料认识最为深刻的人之一,其作品和理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因此作者以王澍的设计作品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王澍建筑作品进行解析,对其在当代建筑创作中运用乡土材料的具体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最后总结出他对竹、术、砖、瓦这四种乡土材料的具体运用方法、策略及其反映的设计思想和传统文化传承。
其他文献
乡土建筑凝聚着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是地域文化的代表。窑洞民居属于典型的乡土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是中国优秀的民居形式。目前对于中国窑洞民居的研究多集中于甘肃、豫西、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无论是新城区的开发还是老城区的改造,医疗建筑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公共配套建筑,而门急诊楼更是医疗建筑中使用频率高、服务范围广的一类。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和古镇旅游开发的快速推进,使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在面临着强大的冲击。千篇一律的旅游古镇的打造抹煞了多样性的地域文化特征,城市化的触角已经延伸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我国建筑能耗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建设低能耗建筑已成为当下发展趋势,众所周知,照明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一部分,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天然光可有效地降低照明能
学位
古村落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近年来,在古村落被快速、大规模地破坏而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我国正积极开展对古村落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河北蔚县地区古村落的现状令人担忧,蔚县古村
国内旧城更新,尤其是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过程中,常通过引入高端商业、产业或高端消费人群等方式,在街区住房、景观等物质条件提升及街区市政设施、安全设施提高的同时,街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低能耗的交通运输方式现已逐步在我国的特大城市当中推广,且成为了支撑其正常运作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对于特大城市发展的支撑除了需要对
真实性相关理论是建筑遗产保护的核心理论之一。本文选取一部较为经典的国际遗产保护文献——《实施操作指南》(简称《操作指南》)中对真实性的表述进行研究,探索真实性要素在中
在新型旅游产业发展背景下,中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片区类型:例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动植物园等,给旅游片区的城中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