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近代以来,现代化始终处于中国政治话语的核心位置。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的现代化,更是精神的现代化。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理性批判精神和关注公共事务的现代人格,因此,近代的政治改革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把现代西方公民作为参照物,通过改造国民性来实现强国的梦想;从中国的现实来看,法律虽然规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政府为不断扩大民众的各项民主权利也在做着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现行制度的局限性以及从传统文化因袭来的臣民性格,公众仍然缺少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态度,这越来越成为中国现代化之路的阻碍。如何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公民成为中国社会当下的一大课题。因此本文试图从网络传播入手探讨公民精神构建的问题。 第一章:公民精神构建的话语背景。本章分别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公民精神缺失的历史原因以及社会现实对公民精神的呼唤,从而凸显公民精神构建的重要意义,并且通过早期中国公民精神发展失败的历程总结出失败的原因:缺乏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仅靠精英话语的说教,不能产生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并进而推结出公民精神只有在现代公民实践的操练中才能养成。 第二章:公民精神与传媒公共领域。公民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努力和市民社会力量的不断壮大,为公民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本章引进了西方的“公共领域”概念。“公共领域”是公民精神的摇篮,它为公民身份的实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领域。大众传媒出现之后,“传媒公共领域”成为“公共领域”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大众传媒在政治和商业的双重压力下,其公共性流失严重,在公共事务讨论和决策以及公民精神的培养上,其地位十分尴尬。网络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构建哈贝马斯理想“公共领域”的可能。 第三章:网络传播与公共领域及公民精神构建。本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简单论述了网络公共领域的主要构成形式。第二层次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