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的特征,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影像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图像,根据是否伴有导管扩张,将所有病例分成伴导管扩张组(58例)和不伴导管扩张组(36例),从病灶大小、形态、DWI信号强度、ADC值、T1预扫信号表现、病灶强化特征、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曲线)类型对病灶进行综合分析及组间对比分析,并记录、总结。结果:伴导管扩张组与不伴导管组病灶最大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CE-MRI中,共75例(79.79%)可见动脉早期快速强化,共19例(20.21%)动脉早期中度或缓慢强化。其中,伴导管扩张组与不伴导管扩张组早期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部强化上,动脉早期均匀强化,延时期中央强化减弱呈类环形强化者共25例(26.60%),其中,伴导管扩张组与不伴导管扩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早期及延时期均呈类环形强化者共16例(17.02%),其中,伴导管扩张组与不伴导管扩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早期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伴中央点状强化的“靶环”样强化,延时期呈“靶环”样强化者共22例(23.40%),其中,伴导管扩张组与不伴导管扩张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早期及延时期均为均匀强化者共22例(23.40%),其中,伴导管扩张组与不伴导管扩张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表现为导管样强化或分支样强化,而无结节或肿块者共9例(9.57%),均出现于导管扩张组。伴导管扩张组与不伴导管扩张组TIC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伴有导管扩张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一般较伴有导管扩张的导管内乳头状瘤体积更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脉早期表现为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或“靶环”样强化,延时期呈类环形强化或“靶环”样强化的强化特点对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其中,延时期“靶环样”强化的强化方式更多见于不伴导管扩张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动脉早期及延时期均为均匀强化者更多见于伴导管扩张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