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库管道输沙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道输沙是目前减轻水库淤积的一个有效的途径。管道阻力损失特性和临界不淤流速特性是管道水力输送固体物料的最基本问题,而管道内部的两相流十分复杂,理论研究还较为困难,多数的研究都是以试验方法为基础的。  本文就是基于小浪底水库的管道排沙试验,研究不同流速、粒径、浓度下管道输送的阻力损失以及临界不淤流速,采用实测资料与他人计算模型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几点关键结论:  (1)与本次试验所吻合的计算模型:在同管径、同粒径情况下:流速为3.18 m/s时,阻力损失与杜兰德阻力损失模型拟合较好,坡降随着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流速为2.08m/s时,阻力损失与费祥俊阻力损失模型拟合较好,坡降随着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2)基于这两个计算模型,得出了本次试验合理的输送参数,流量620 m3/h,(流速2.08m/s)、含沙量为1280kg/m3(浓度48.3%)、中值粒径为0.0603mm。  (3)以目前的管道输送情况和计算模型的分析,给出了大管径、高浓度的管道输送的参数建议,在今后的工程实际应用中以2.08 m/s流速,中值粒径0.0603 mm为基本参数。0.63m管径时,最佳输送含沙量是1150kg/m3,月排沙量64.39万t,50m和100m水头下的输送距离分别为19.22km和38.44km;0.92m管径时,最佳输送含沙量是1180kg/m3,月排沙量140.90万t,50 m和100 m水头下的输送距离分别为30.30k m和60.60k m;1.22 m管径时,最佳输送含沙量是1180kg/m3,月排沙量247.77万t,50m和100m水头下的输送距离分别为42.28km和84.57km。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阿片肽受体系统与神经肽FF受体系统在疼痛调节中的相互作用,开发既具有镇痛活性又具有低依赖和耐受的新型小分子配体。通过阿片受体激动剂与Pro-Phe-Arg-Tic-NH_2杂合,旨在合成双功能杂合肽,使其既能作用于阿片肽受体,又能作用于神经肽FF受体。方法:基于重叠药效团理论,把对μ阿片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力和选择性的四肽Morphiceptin与Pro-Phe-Arg-Tic-NH_2通过
  针对生物氧化提金工艺氧化渣氰化浸出过程中氰化物耗量大、水系统难平衡、氧化液洗涤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对氧化液组成及氧化液中各离子在氰化过程中反应及洗涤作业水量分
本论文通过对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的物候、结实格局、地下散布单位入土方式、地上地下生长动态、生殖配置、果实散布的研究,讨论其在准噶尔荒漠极端环境条件下
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建立在对天津水资源及相关问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论文分析了新时期天津城市化发展趋向,从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工业结构、城市化进程等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