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用药物雄黄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碱(NaOH 或 Na2S)溶解,然后用稀盐酸还原成雄黄。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中,控制一定的温度、pH 可制得粒径大小不等,粒径均匀的雄黄纳米颗粒。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雄黄纳米稳定性的影响差异很大,并且有如下规律,即高分子聚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宜低,pH 因不同表面活性剂而异,大致在 3~6 之间,一般不超过 7。本文还通过EDS、XPS 对纳米成分进行了检测。 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pH 下雄黄纳米颗粒与 BSA 的结合。通过紫外扫描跟踪发现,不同 pH 体系的雄黄纳米与 BSA 结合有滞后效应,滞后效应速率常数 pH7.4体系比 pH4.7体系大 5倍左右,它们均属一级反应;用荧光光谱研究雄黄纳米对 BSA荧光猝灭显示,两体系的荧光猝灭均属静态猝灭,且猝灭常数 pH7.4 体系比 pH4.7 体系大,而结合常数 pH4.7 体系比 pH7.4 体系大;用雄黄纳米与 BSA 作用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BSA与纳米雄黄的包覆比发现,pH4.7 体系[BSA]/[纳米雄黄]大约是 pH7.4 体系的 3 倍。所有迹象表明,无论是纳米雄黄与 BSA 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还是两者的包覆比,都与 BSA 在不同的 pH 环境下的构象有关。通过计算雄黄纳米与 BSA 结合的热力学参数发现两种体系的?H?<0, 说明 BSA 对雄黄纳米包覆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G?>0,从热力学角度来看,是非自发的,由此可推测,具有巨大表面能的雄黄纳米粒子被血清白蛋白包覆后,体系释放出的稳定能,克服了滞后变化中的能垒。同时在 BSA 对雄黄纳米包覆过程中 ?S?<0,可能是血清白蛋白采取特定的构象吸附在雄黄纳米粒子的表面,损失了可观的构象熵。第二部分 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尼古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简称: BSA)的相互作用。荧光研究表明,尼古丁浓度的增加引起 BSA 345nm 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 Stern-Volmer 方程分析 pH5.0,pH7.4 和 pH11.0 体系的荧光猝灭机理发现,pH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61001)、“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基金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WP=4>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血清白蛋白生物无机化学相关研究体系属动态猝灭,而 pH7.4 和 pH11.0 体系为静态猝灭。Lineweaver-Burk 双倒数方程计算pH7.4 和 pH11.0 体系在温度为 20℃和 37℃条件下尼古丁和 BSA 的结合常数 k 分别为: k20℃=140.15 L·mol-1 ,k37℃=131.83 L·mol-1 (pH7.4)和 k20℃=141.76 L·mol-1,k20℃=27.79L·mol-1(pH11.0),表明结合常数在 pH7.4 条件下受温度的影响要比 pH11.0 条件下小,推测是由于不同 pH 下尼古丁存在的不同形态所致。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pH7.4 条件下尼古丁浓度的增加引 BSA 在 210nm 处吸收峰吸收强度减小且红移,说明 BSA 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即螺旋结构变松散;紫外二阶导数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λ=λem-λex=15nm 和?λ=λem-λex=60nm)分析尼古丁对 BSA 芳香性氨基酸(Trp,Tyr 和 Phe)残基微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尼古丁使所有这些芳香性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由疏水环境转变为亲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