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湖北省汉川市刘家隔镇B村为对象,以九位传统时期居住在B村高龄老人的口述研究为依据,研究不同条件下传统时期的底层人物——“嘹亮人”何以成为一种乡村治理的主体。笔者认为,传统时期乡村治理事务存在分层是“嘹亮人”参与村落治理的基础,国家与精英治理存有缺位是“嘹亮人”得以发挥治理作用的前提,拥有内生权威是“嘹亮人”成为治理主体的关键。由此得出结论并建构模型:在国家介入程度高而精英介入程度低时,嘹亮人趋于发挥“代理人”功能;在国家介入程度低而精英介入程度高时,嘹亮人趋于发挥“补充体”功能;当国家与精英介入程度均低时,嘹亮人趋于发挥“填空者”功能。 第一,展示研究背景,阐明问题意识,耙梳学界观点,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并对个案村庄在传统时期的社会经济底色进行客观描述。第二,描写由于象征国家权力的保甲长势力不足,乡村精英又无心管理,致使底层农民出身的“嘹亮人”成为了村落国家事务中不可或缺的代理人。第三,围绕当涉及村落公共事务时,因国家无为而治,精英力量不足,致使嘹亮人又成为了精英治理时至关重要的补充体。第四,阐述在国家与精英都不在场的情况下,嘹亮人因拥有身份与能力的内生权威,通过带领谋生计、处理家户事、牵头办活动的方式,成为了乡村治理的填空者。最后探析嘹亮人成为治理主体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嘹亮人在不同情况下发挥出不同功能的分类,得出了传统时期底层农民发挥治理主体不同功能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