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日三角关系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最现实的三角关系。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均负有重大责任。历史上,美国曾一度牺牲中国利益,姑息、扶植、绥靖日本,结果是美国也自受其害。美国与日本曾经与中国严重对抗,但最终为了共同利益还是走到了一起。毛泽东在1945年就说过:中国和美国的利益,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在经济和政治上交织在一起,我们能够而且必须一起解决问题。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发展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抗战期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三大力量(苏联、英美法、德意日)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国际风云的变幻,常常敏锐地反映到中国战场上来,影响着中国国内的政治走势。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风云变幻,其中,美国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有专家考证,早在1916年,青年毛泽东就在致友人的信中表达了他对中美关系的早期见解。虽然毛泽东反对美国的世界霸权主义,但他主张美国应积极参与太平洋地区事务,以制裁野心勃勃的日本以及建立中美平等互助关系。“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毛泽东对美国的关注更加密切,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并据此指导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美关系的处理。1935年以前,毛泽东认为,美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和日本是一丘之貉,同样是压迫、掠夺中国的强盗。它虽与日本有矛盾,但并不愿意帮助中国,而是趁火打劫。从1935年开始,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有了变化,他进一步看到了美日矛盾的深刻性,把美国看作世界主要民主国家之一,指出美国应援助中国,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希望的“相识阶段”。1939年至1941年是中国抗战史上统一战线各方关系最为错综复杂、统一战线内外形势变化最为扑朔迷离的特殊岁月。毛泽东和中共执行坚定而又灵活的对美政策,秉持着高度谨慎的态度:一方面继续寻求和推进与美国在抗战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对于英国与美国采取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政策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揭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试探阶段”。随着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共与美国建立起反日统一战线同盟,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共识到合作的“结交阶段”。1944年,应中共之邀,在美国史迪威将军和他的政治顾问们的推动下,罗斯福促成了外国记者团和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后又派赫尔利为总统特使调处国共关系,开辟了“从延安走向世界”的新局面。中共与美国官方实现了直接交流与商谈,进入了短暂而难忘的“亲密阶段”。随着“史迪威事件”、“《美亚》杂志事件”、《五项协定草案》方案的流产和伴随而来的赫尔利在华盛顿公开宣布实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的逐步升级,毛泽东开始高度警惕着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开始发生逆转,从而进入了一个从反对到警告的“断交阶段”。通观毛泽东处理对美关系的每一行动,无不反映了他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及其本质的高瞻远瞩以及洞幽入微的深刻认识。总之,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对美国的态度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尽管这段历史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今天回忆起来仍具有特殊意义。深入研究抗战时期毛泽东对美态度演变历程,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可以为当前发展中的中美关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