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素质对于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因素。城镇化进程中广大农村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农民工来推进的,农民是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力量,同时城镇化对农民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城镇化要实现从速度型向质量型的转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农民素质问题。农民素质拓展关系着城镇化建设的质量优劣,有利于农民的角色转换,高素质农民能尽快适应新的身份,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城镇建设中。农民素质拓展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高素质农民更容易摆脱土地束缚,在城镇中积极就业,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民素质拓展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注意到了其本身存在的缺陷,要适应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仍需很大的进步。农民观念有所更新,但仍无法适应农村建设的发展;整体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区域发展仍存在不平衡性;科技意识提高,但科技应用能力不强;法律意识增强,但法制观念淡薄;生活方式有所改善,但整体水平有待加强等。这些缺陷的存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是受社会经济、地域差异等长期影响下的结果。真正提高农民素质,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保障,需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解放思想,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加强农民的文化素质教育;科教兴农,普及农民科技知识,分别指导,为农民量身打造教学内容;增强农民政治参与能力,摈弃形式主义,提高村民自治的自觉性,丰富农民的法制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增强农民物质保障;转变农村精神风貌,充分利用农村特色文化,为农民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农民素质拓展是一个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配合,需要来自各界的支持,真正实现全方位的转变,为城镇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