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菌渣由于含有部分抗生素残留而被视为危险废物,但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确切风险却缺乏相关研究。抗生素菌渣的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各地方环保部门对抗生素菌渣的管理模式不甚规范,导致部分抗生素菌渣流失,严重威胁环境安全。目前抗生素菌渣的处理处置方式主要采用焚烧和填埋,这样不仅造成了菌渣中大量营养物质的浪费,也大大增加了抗生素生产厂家的经济成本。因此,抗生素菌渣的风险评价模型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抗生素菌渣的资源化处置和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以青霉素菌渣添加量为1%~10%,菌渣处置前和处置80%后的人体健康风险为切入点,通过辨识出青霉素菌渣饲料化存在的健康风险因素,结合青霉素毒理性实验成果计算出剂量与反应的关系,对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等暴露途径中涉及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研究,并运用MatLab软件建立出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菌渣添加量为1%~10%,菌渣处置前和处置80%后的青霉素菌渣饲料化的人体健康风险均可忽略;青霉素菌渣饲料化导致人体过敏的可能性极小。通过对青霉素菌渣能源化和肥料化过程风险因子的识别,结合青霉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青霉素菌渣能源化制沼气过程和肥料化过程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并建立相应的水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青霉素菌渣在能源化和肥料化过程中对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的风险均很小,可忽略。所建立的水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可通过菌渣中青霉素残留量、青霉素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和废水中青霉素的处置率计算出青霉素菌渣能源化和肥料化过程的水生生态风险表征值。基于抗生素菌渣基本信息、菌渣处理处置工艺、典型抗生素菌渣风险评价模型和抗生素菌渣转移管理四大板块,结合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Linux+Tomcat+Oracle+Java),构建抗生素菌渣风险管理体系。管理者通过该体系可对抗生素菌渣的产生情况、危害特性、贮存情况、处理处置方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等进行查询、统计、分析以及评价,从而使抗生素菌渣的管理早日进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