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馈交易:理论及中国的证据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中存在这样一类交易者:他们在证券价格上涨时跟随买入,导致证券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而当价格下跌时跟随卖出,导致证券价格的进一步下跌。这种仅仅依据过去的价格变化趋势进行交易的行为被称作正反馈交易。当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正反馈交易者时,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加剧,价格与基础价值的偏离度加大,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及行为金融学派的崛起,正反馈交易现象开始引起多方面的关注。但是,从已有的研究文献看,目前学术界对正反馈现象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其表现是有分量的研究文献比较少,研究结论相差大。比如,正反馈交易行为究竟是引起股票收益正自相关还是负自相关,DSSW模型与SSW模型的研究结论就相差很大。另外,目前对正反馈交易现象研究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研究对象则立足于国外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相对于那些证券市场发展了几百年的国家,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其制度结构一直都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正反馈交易程度可能更加突出。因此,以中国证券市场为研究背景,系统探讨正反馈交易的诱发因素、产生机理及对市场的影响,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论文首先对正反馈现象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分析,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概括性地描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对四大证券投资理论关于投资者行为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各个学派对正反馈交易的主张并不一致,有的甚至针锋相对。我们概括性介绍了主要学派的代表性人物、研究视角及对正反馈交易的主要观点,对各自的立论依据及局限性进行了评述。第三章探讨了投资者正反馈交易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股票的价格固然由供需决定,但供需也要受制于投资者心理的变化,忽视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及其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我们就不能完整地理解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行为。本章从投资者的认知偏差、过度乐观与过度自信、群体行为对投资者的影响三个方面对正反馈交易产生的心理依据展开分析。第四章探讨了正反馈交易的数理模型。模型化是学术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正反馈交易研究最著名的数理模I型有四个,分别是DSSW模型、CPS模型、SSW模型和HS模型。本章首先介绍了这四个模型的构建原理,指出他们的研究假设和适用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供需缺口影响下的证券均衡价格形成模型。新模型将正反馈交易者、价值投资者在供求关系中的身份转换纳入考察范围,从而更加贴近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更能反映正反馈交易的本质特征。   第五章和第六章是论文的实证部分。第五章对中国证券市场正反馈交易的指数表现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检验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分指数的随机性及平稳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样本阶段,利用不同的ARCH模型,建立了一套尽可能捕捉中国证券市场指数运作特征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第六章对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交易行为的正反馈表现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探讨了正反馈交易行为在中国股票市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第七章是论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前面各部分的主要结论,并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局限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比于同类研究,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了一个供给量可变条件下的正反馈交易模型。前面的几个模型都是假定股票的供给量不变,然后考察需求量变化情况下的均衡价格。在他们的模型中市场各参加方的需求之和要么设定为1,要么设定为0。实际上,股票市场的供给量是由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每一个交易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如果形势的发展使得股票供给量急剧下降,股票需求量急剧上升,那么股票的均衡价格就会向上发展;如果形势的发展使得股票供给量急剧上升,股票需求量急剧下降,那么股票的均衡价格就会向下寻找平衡。我们的模型考察了投资者身份转换情况下供需缺口的变化对市场均衡价格的影响。   第二,在对正反馈效应的实证检验中采用了牛市、熊市分段检验的方法。按照牛市、熊市分别检验正反馈效应,避免了在证券市场转折点前后收益率正负项相互抵消给检验统计量带来的失真影响,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正反馈交易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论文利用涵盖沪深交易所开业以来的长达十七年的交易数据(1990-2007年),并根据中国股市已经形成的高峰与低谷将其分为6个牛市5个熊市共11个子样本,然后使用ARCH模型族中的各主要模型分别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分指数进行了正反馈效应检验和非对称冲击检验,建立了一套最大程度反映中国证券市场指数特征的计量经济模型。II第三,从股权文化的角度研究了正反馈交易现象的形成机制,并力图将股权文化建设与中小投资者保护结合起来。目前关于投资者保护的理论可分为契约论和法律论。契约论认为投资者可以与公司签订“完善的契约’’。实际上,由于现实中投资者与公司信息的不对称和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操作中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而且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也是不合适的。法律论认为保护投资者的关键是完善投资者保护的相关法律框架,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架构。但法律论忽视了问题的内部原因:法律是由人来执行的,法律的功效决定于执法的社会环境及其执法者的价值观。鉴于现有投资者保护理论的缺陷,论文认为,股权文化是种节约机制,有了好的股权文化,签订契约过程中的信息成本和法律执行过程中的社会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正反馈交易现象在中国证券市场确实存在,但是还没有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第二,利好消息对市场的刺激程度比利空消息刺激引起的波动幅度更大,这与一般教科书所提及的证券市场中坏消息引起的波动幅度更大的观点恰恰相反。第三,中国证券市场具有“记忆”功能,投资者的习惯、经验对市场走势有不小的影响。各个时段的样本方差的确是波动的,而且波动程度之大务必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第四,用风险作解释变量的模型不如用收益率滞后值作为解释变量的模型更能捕捉到中国证券市场日收益率的变化特征。这与传统主流金融理论认为风险是影响投资收益主要因素的观点并不一致。  
其他文献
天津,作为中国近现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和国际性港口城市,百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全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商业都市,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然
陕西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能带来相应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为了找出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断减弱的原因,本文深入到经济增长背后,从产业结构的演变入手,通过考察产业结构与相应就业
在197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世界各国货币危机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其破坏力也越来越强。特别是1997年和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强烈冲击,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