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孕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母婴传播情况,并对其感染率及感染分型进行分析,以利临床早期发现孕妇生殖道良恶性病变,降低新生儿因母婴HPV垂直传播而导致的HPV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通过对HPV阳性病例中符合中医带下病诊断的病例之不同证型的分析,了解HPV感染与中医带下病各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新的PCR结合DNA探针杂交检测方法对不同孕期的405例孕妇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并在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出生洗净后对其口咽部和生殖器粘膜细胞(女婴于小阴唇处,男婴于包皮处)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对各自感染率及感染分型进行分析。同时,选取上述孕期HPV感染病例中符合中医带下病诊断的病例,分为肾虚型、脾虚型、湿热型、湿毒型,以分析HPV感染与中医带下病各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上述研究发现405例孕妇中71例感染HPV病毒,感染率为17.5%;宫颈光滑组病毒感染率为5.61%(12/214);宫颈病变组感染率为30.89%(59/191);孕期被检出的型别有16、18、43、58、33、6、11、31、35、56型,各型别病毒感染百分比为37.7%、7.8%、3.9%、10.4%、6.5%、9.1%、13.0%、7.8%、1.3%、2.5%:宫颈病变组中各型病毒感染百分比16型34.4%;18、31、33型7.8%;35、56型1.6%;43型4.7%;58、11型12.5%;6型9.4%。57例新生儿中,16例感染HPV病毒,感染率28.1%;感染型别有16、11、6、35、31、58,除1例外均与其母亲感染型别相同,各型病毒垂直传播百分比为40.0%、14.3%、20.0%、100.0%、40.0%、28.6%;经阴道顺产与经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9.4%和35.7%。孕期HPV阳性且符合中医带下病的41例患者中,肾虚型4例,占9.8%;脾虚型5例,占12.2%:湿热型19例,占46.3%;湿毒型13例,占31.7%。结论:孕期存在HPV病毒感染,以16型病毒感染为主,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炎症、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上皮内低度病变、上皮内高度病变)与HPV病毒感染关系密切;HPV病毒存在垂直传播,以16型病毒为主,新生儿感染型别与其母亲感染型别基本相同,仅1例与其母亲不一致;新生儿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病毒感染率均无明显差异;母婴传播与分娩关系不大;孕期HPV感染的带下病患者中,以湿热型和湿毒型为主要证型,与病毒的危险程度无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