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增强态势感知的输电系统安全性综合评估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unzh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态势感知是提高电网自愈(Self-healing)功能和抗扰能力(Robustness)的关键。随着大规模连锁停电事故频繁发生和大规模风电的接入,安全性评估作为态势感知的核心分析工具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安全域方法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围绕面向增强态势感知的输电系统安全性综合评估展开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在注入功率空间上保证含双馈风机(DFIG)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动态安全域(以下简称含DFIG的动态安全域)。通过大量暂态稳定仿真发现,在工程关心的范围内,含DFIG的动态安全域的边界仍可用一个或少数几个超平面表达式近似表示,其精度可满足工程实际需要。该研究结果使安全域方法的优越性在风电接入后的安全性监视与分析中进一步凸显,使其可作为面向增强态势感知的安全性监视、评估与控制的强有力的工具。其次,给出了安全转移概率的解析计算方法,证实了安全转移概率的有效性。基于超平面形式的安全域边界的表达式将安全转移概率计算中涉及的复杂体积分极大程度地简化,结合以半不变量为基础的级数展开法加以计算。该解析计算方法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计算速度快,为在安全性分析中计及风电和负荷等引起的节点注入不确定性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指出所确定的安全转移概率不仅是最终的概率的静态和动态安全性综合评估的马尔可夫模型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元素的重要成分,而且它本身就可作为评估系统安全性的有效指标,辅助运行人员监测系统状态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再次,提出一个快速形成马尔可夫模型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方法。基于元件状态转移率矩阵和系统状态数组提出快速计算状态转移率的方法,并归纳出系统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中非零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而快速实现系统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稀疏存储。对于两状态元件组成的系统,可基于给定的系统状态排序和服务状态集数组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该方法的计算速度与应用规模均优于现有方法,为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分析电网等大规模系统提供了有利工具。最后,完善了二层系统模型以计及风电的接入,以此为基础通过安全域和马尔可夫模型建立了概率的静态和动态安全性综合评估。模型计及了网络拓扑状态间的转移、系统的可再生能力、风电和负荷的不确定性、静态和动态安全性约束,以及天气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求解一组线性向量微分方程获得“到不安全时间”及其概率分布实现了对系统未来状态的有效估计并估算出可用于采取措施的时间。制定了有效的模型求解方案,首次将该模型成功应用于复杂系统,推进了模型的实用化进程。算例结果显示,由于整合了诸多影响电网安全的因素,模型给出了更符合实际的评估结果,可用于评估干扰因素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辅助运行人员进行决策,为增强态势感知提供了有效的预测分析工具。
其他文献
这次会议的主题和中心定在石材行业稳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强行业自律,提升发展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同时加强石材矿山的绿色建设,这都是当前石材行业面对的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不同类型前置胎盘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应用超声诊断技术诊断前置胎盘、动态观察前置状态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关系在整个孕期
近年来,实验上发现的不被期望的d0铁磁性现象挑战了传统的磁学理论,引发了磁学界的激烈争论成为研究的热点。作为衔接实验与理论的计算模拟方法是探索d0铁磁性现象背后真实物
太阳能的利用能够避免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危机,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太阳能光热、光电利用技术可以解决工业与民生领域中的热能和电能的供给。高温真空集热管是太
随着电机领域相关技术的提高,高效高功率密度电机成为发展趋势。YJKK系列紧凑型高压电机是我国电机行业的新生产品,比原YKK系列电机中心高平均降低两个等级,体积的减小使表面散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不经过燃烧而直接将氢气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具有清洁、高效和能源可再生性等优点,是理想的能源转换装置,在交通工具、电子产品和国防产品等方面具
针对BCu93P钎料丝材在热挤压过程中易产生断裂,质量不稳定等缺陷,用金相法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和研究了该钎料丝材的内部组织分布和断口形貌,找出了引起钎料断裂的原因,并提
复杂网络连锁故障是一种时常发生在基础设施网络上的动力学现象,尤其是近年来发生在复杂电网中的大规模停电事故,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因此,复杂电
基于化学能/电能储存与转化的新型电池及器件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锂离子电池以其质量轻体积小、储存容量高、寿命长、安全性能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在能量储存和转化
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研训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尝试,至今已被广泛运用。然而,"研训一体"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甚至远未真正落实。研究表明,当前缺少针对"研训一体"教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