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存贷利差变窄、客户需求多元化、各种非银行金融替代产品涌现、金融监管日趋严格以及金融业竞争加剧等多方面的挑战,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对银行绩效水平的影响都值得关注。本文将对我国不同体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水平与银行绩效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这对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前人研究理论为基础,选取我国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具有代表性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并按照体制不同,将16家上市商业银行分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与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两个样本组,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其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水平与银行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水平与经营绩效间的相关性较强:从短期来看,扩大非利息收入并未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显著的好处,甚至会对银行的绩效水平产生负向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绩效水平,且其影响力度要大于当期对银行效益的负向影响。另一方面,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回归模型中影响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表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水平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要大于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其主要原因在于:国有银行在营业网点和资金规模上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其在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方面的规模效应要远大于规模、资金实力等相对较弱的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最后,本文就如何优化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实现战略转型、全面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出了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