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再生生物质炭的四环素吸附去除行为机制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egr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养殖场固体废弃物(牛粪)为前驱体催化合成生物质炭材料,并用于水溶液中的盐酸四环素的吸附去除。针对所合成吸附剂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过程,确定了溶液pH值,盐酸四环素初始浓度,接触时间,溶液温度和其他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吸附剂循环利用问题,提出了详细的吸附剂再生方法。所合成生物质炭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光谱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进行了详细的物化性质表征及吸附机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在针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研究中,当温度为25℃,吸附剂投加量为0.1g/L、溶液pH为4的体系条件下时,四环素初始浓度越高,吸附量越高,初始浓度为132mg/L对应最大吸附容量,为412 mg/g。根据热力学研究表明:过程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说明过程为自发反应过程;吸附效果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另外利用三种动力学模型对实验吸附数据进行了拟合处理,从拟合结果来看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内部扩散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反应初期颗粒内部扩散速率和外部扩散速率都是影响吸附速率的因素。通过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模拟,可以得出吸附过程更适合于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再生实验结果表明,用生物质炭上吸附的四环素的1000倍摩尔质量浓度的K2S2O8溶液热消解再生生物质炭材料效果最好。重复利用一次后,生物质炭的吸附量减少为初次吸附量的75.4%且降解效果稳定;重复利用3次后,生物质炭对四环素的去除效率降低,但仍为初次吸附量的70.8%,表明制备的生物质炭具有优秀的循环利用性能。最后,各种表征结果发现,以养殖场固体废弃物(牛粪)为前驱体制备的生物质炭材料具有良好发育的孔结构,其比表面积为1090.68m2/g,平均孔径大小为2.24nm,孔体积为0.61cm3/g,为纳米材料,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文章结尾阐述了生物质炭吸附四环素的机制。
其他文献
研究了α级星象函数S^*(α)和β级Robertson函数G(β)的性质,得到S^*(α)与G(β)的关系,并分别得到两个函数的有关最大增长指数等式.
自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陆续出台,本论文立足实证,以昆明市五华区规划实践为例,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的具体方法进行了介绍,旨在
目的比较三种球囊填塞(避孕套水囊、Foley导尿管宫腔填塞、Sengstaken—Blakemore管)应用于产后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我们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避孕套组(宫腔内填塞避孕套水
透明聚合物在受损后,其力学性能和透明性会下降。聚合物的自愈合,能使受损的聚合物材料得到修复,恢复其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聚氨酯因其独特的微相分离结构,广泛用于自愈合
<正>细胞因子在许多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许多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功能活化有关,其中MIF一直被认为
会议
急诊预检分诊是一项重要、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步,是急诊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后期诊疗的关键一步,预检分诊人员应了解病情,重点检查体征,根据患者疾病的
目的:探讨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伤后5-12d实施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植骨和融合手术
政府信息共享对于电子政务的建设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并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随着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元数据首先被用于政府信息共享领域,由于元数据缺乏统一标
高品质的电梯交通系统既要保证系统的服务数量,又要保证系统的服务质量.针对传统电梯交通配置忽视仿真验证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成批服务的电梯交通配置方法.该方法采用面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