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斑尖塘鳢早期生活史观察及饵料对其仔鱼生长的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是热带、亚热带优质淡水名贵鱼类。由于云斑尖塘鳢商业化育苗的一些关键技术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苗种的批量生产俨然成为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以云斑尖塘鳢受精卵和仔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孵化期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的观察研究、开口期饵料的选择及初次投饵时间的确定、转食期联合投喂策略的研究三个环节,来探索云斑尖塘鳢胚胎最适发育条件、仔鱼的最佳生长和成活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水温28~30℃条件下,云斑尖塘鳢胚胎发育历时78.5h,个体间胚胎发育时程差异可达12h以上,主要经历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肌肉效应期、出膜期8个阶段25个分期。胚后发育主要经历8个时期,分别为初孵仔鱼期、胸鳍原基形成期、眼黄期、眼黑色素期、鳔出现期、卵黄吸尽期、尾椎上翘期、鳍分化形成期。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眼囊、耳囊、心脏、消化道、口、鳔、胸鳍和尾鳍等得到优先发育。初孵仔鱼全长2.8~3.2mm,身体较透明,主要靠卵黄提供营养。待口能张合,消化道贯通,仔鱼则可以通过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待卵黄囊耗尽,仔鱼完全依赖外源性营养。接着尾椎开始上翘,尾鳍、背鳍、臀鳍、腹鳍相继分化形成,初步呈现成鱼体征。  通过设置4个温度梯度,研究不同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仔鱼的孵化时间缩短。云斑尖塘鳢胚胎发育最适温度为26.5~29.0℃,孵化率达到86%,破膜3d内仔鱼的死亡率不到15%。在平均水温29℃时,云斑尖塘鳢胚胎发育的有效积温为1185.7℃·h。阈温度为13.8℃。  2.在(30±1)℃条件下,通过设置5个饵料处理组,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其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轮虫组和轮虫十小球藻组仔鱼的增重率和增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两者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生长最慢,体重为负增长。轮虫+小球藻组仔鱼的存活率最高,平均能达到70.89%,略高于轮虫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结果表明,以轮虫作为云斑尖塘鳢仔鱼的主要开口饵料,同时可以适量添加小球藻。这对于加快仔鱼增长,提高仔鱼成活率,使其顺利度过开口期是很有帮助的。  3.在水温(30±1)℃条件下对其进行不同初次投饵实验,研究其仔鱼生长和成活情况。结果显示:云斑尖塘鳢部分仔鱼在破膜后第2d开口摄食,3日龄开始投饵组的仔鱼相对于其它实验组生长较好。仔鱼初次摄食率为5.56%,5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最高,混合营养期为3d。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出现在孵出后的第5.5~6d之间,各组在第7、8d,仔鱼日死亡率最高。云斑尖塘鳢仔鱼最佳初次投饵时间为3日龄。  4.在水温(30±1)℃条件下进行转饵期不同投喂策略实验,对仔鱼生长和成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云斑尖塘鳢仔鱼对卤虫的摄食强度随卤虫在饵料中比例的升高(轮虫的比例相应降低)而增大,其对混合饵料中轮虫和卤虫的摄食强度的比值(Ir/Ia)随食物组成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轮虫-卤虫作不同比例的混合饵料投喂时,30%轮虫+70%卤虫投喂组(D组)的仔鱼增长率、增重率最高,可存活率不足50%,虽高于卤虫投喂组(E组),但显著低于其它各组;50%轮虫+50%卤虫投喂组(C组)仔鱼生长指标略低于D组,但存活率为(74.00±2.29)%,综合指标显著好于其它各组。当混合饵料中轮虫和卤虫各占50%时,10日龄开始投喂组仔鱼的全长(13.07±0.13)mm,体重(28.19±0.36)mg,特定生长率(10.25±0.37)%,存活率(82.14±0.72)%,综合生长指标最好。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仔鱼转饵期进行联合投喂的最佳饵料比例为50%轮虫+50%卤虫,最佳转饵时间为10日龄。
其他文献
期刊
该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皱纹盘鲍长海、旅顺、威海和青岛四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变异.四个群体的皱纹盘鲍杂合度分别为0.182,0.224,0.182,0.184;多态位
该研究从患爱德华氏菌病的日本鳗鲡中焦耳以12个菌株,经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测试,证明了其中10个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
学位
海湾扇贝原产于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有四个地理亚种。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北方亚种和南方亚种先后引种到中国。海湾扇贝引种和人工育苗成功曾引领了我国海水养殖的一次浪潮
通过灭虫精对草鱼胚胎、鱼苗和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其致死效应;通过胚胎-幼鱼的短期慢性毒性试验,研究其致畸效应,并预测其对草鱼的慢性毒性效应;通过对血液胆碱酯酶(ChE
学位
该文首先对水生龟鳖类能量生态学的近期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生物体吸收的能量最终均在新陈代谢中被使用,一部分以代谢废物形式被排出,另一部分用以合成新的机体物质.能量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