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历史的互动——犹太神权历史观下解码《店员》中的寻家模式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k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伯纳德·马拉默德曾被一些评论家誉为“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最具犹太性的作家”。 1957年出版的小说《店员》(亦译作《伙计》)为他赢得了美国全国文艺学院颁发的罗森塔尔奖,确立了他在美国文学的地位。 国内外学者对《店员》中体现的犹太人的困苦,犹太道德,犹太身份,犹太人艰辛的生存状态都进行过深刻的研究。但是,对于体现马拉默德犹太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即,犹太宗教和历史,学者们直接探讨的力度还很薄弱。笔者认为,《店员》体现了马拉默德对犹太民族生活在流沙之上,迁徙,放逐的流散史的关注和他欲从宗教中为之寻找出路的努力。本文从神权历史观的角度,解码马拉默德在《店员》中展现的犹太寻家模式,阐述了犹太人在信仰与历史互动的模式下进行了艰苦的寻家与归家之旅,从而论证,对犹太民族而言,宗教与历史具有一定的同一性。面临犹太民族长期以来的流散难题,马拉默德认为,只有从在信仰统一的角度出发,在信仰与历史的互动中,犹太民族才能实现民族统一,维护民族延续发展,实现他们期待的泛家园状态。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伯纳德·马拉默德“最具犹太性”的特点,《店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从犹太神权历史观对《店员》研究的新视角。第二章分析了马拉默德受神权历史观影响,在信仰与历史互动模式中确认小杂货店为物质之家的过程。第三章阐述了马拉默德在信仰与历史互动模式中确认店主莫里斯为精神之家的体现者。第四章分析了弗兰克与海伦在信仰与历史互动中的归家之旅。他们的非犹太人与第二代犹太移民后代的特殊身份,加深了回归犹太家园的意义。第五章结论指出《店员》这部小说反映了犹太信仰与历史的同一性。犹太信仰与历史的互动是解决犹太流散难题的策略之一。
其他文献
论文着力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美学和政治观的辩证关系。数十年来,这一主题曾被文评家们广泛讨论,并随着现代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持续成为伍尔夫学术研究关注的焦点课题。
在经过去年的大幅下滑后,新兴经济体股市的涨势或能在今年持续。预计金砖国家将成为2012年全球股市中的亮点。    2011年全球股市的市值缩水了12.1%。今年1月,全球股市的强劲表现却为投资者带来了意外惊喜,许多人认为新一轮牛市已经开始。一些名人也都变得更为乐观,继“末日博士”鲁比尼唱多股票之后,“股神”巴菲特也大胆预言,目前最安全的资产正是股票。     2012年强势开局  2012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