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的中学语文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ji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和提升教科书质量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为加强我国教科书质量建设,国家不仅设立了教材局作为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还将语文等学科的教科书编写和出版改为统编制,并出台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和《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但目前我国仍未形成明确的、适用于语文学科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更遑论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于教科书的评价之中。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建构核心素养视域的中学语文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希冀能有益于丰富我国教科书的理论研究、并为教科书评价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对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评价应从哪些方面、依据什么标准进行?”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在研究中将其具体分解为两个子问题:子问题1:语文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哪些方面?子问题2:语文教科书评价指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对语文教科书的吁求?为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经历了框架建构、拟订指标和修正指标三个阶段。在框架建构阶段,通过对九个国家和地区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编码分析和对美国两份语文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考察,形成了由四个维度和四个向度构成的教科书评价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以课程一致性理论、个人知识理论、文化记忆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基本框架中的四个向度做出阐释,使其成为研制核心素养视域语文教科书评价指标的参考视角。在拟订指标阶段,在每一维度下设立二三项评价子维度,然后基于四个向度提供的参考视角在每一子维度下拟订若干条评价指标,形成初拟的中学语文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在修正指标阶段,基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德尔菲法邀请了20名专家对上一阶段形成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了三轮专家意见征询,并依据专家反馈的意见对初拟的指标进行修正,最终形成较为满意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邀请专家们就各评价维度和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做出评判,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形成整套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本研究主要形成以下结论。第一,语文教科书评价指标的拟订要以“四维度、四向度”的基本框架为基础。其中,四个维度是建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时显性的、一般的维度,包括内容选择、组织呈现、学习设计和表征编排;四个向度是拟订教科书评价指标时隐性参考视角,包括符合课程政策、彰显知识价值、反映社会文化和适切学生认知。第二,核心素养视域的中学语文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4项评价维度、10项评价子维度和39条评价指标构成的评价工具。该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对中学语文教科书进行评价时,最为重要的是评价教科书的内容选择(权重51.15%)是否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基础性、关键性的语文知识,文质兼美、难度适宜的言语文本和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以使学生形成坚实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结构;其次,要评价语文教科书的学习设计(权重30.7%)是否为围绕单元的核心内容设计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和思维发展的学习任务,是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学习支架、创设了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再次,要评价语文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呈现(权重13.9%)是否以学科核心内容(大概念)为线索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单元内组织又注重单元间结构,使学生能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提升素养;最后,还要对语文教科书表征编排(权重4.25%)进行评价,即教科书在文字图表和设计排版方面是否便于学生使用。本研究顺应我国加强教科书质量建设的现实需要,因应核心素养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一定前瞻性、合理性的语文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丰富了我国教科书研究、特别是教科书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有益于我国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