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临床特点,对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30例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MRI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发现。【方法】:30例均行术前CT检查,25例术前的MRI扫描,21例作术前DSCA检查。所有病例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结果】:患者年龄范围为2-57岁(平均为32岁),男女比例大约1∶1,三分之二病灶位于天幕上。显微外科手术后,病人临床症状都改善。在非增强CT扫描表现为低、等或混杂密度影。增强CT扫描,病灶表现为无强化或轻、中度强化。除出血病灶外水肿及占位效应均不明显。MRI扫描T2-加权像表现不一,病灶中心信号不均匀,最常见的是周围完整或不完整的低信号环围绕的中心网格状混杂信号。21例DSCA检查中1例灶周见到怒张的静脉。1例见到同侧小脑半球的动静脉畸形及小脑上动脉动脉瘤。1例额叶海绵状血管瘤见到同侧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其余病人DSCA检查属正常。病理检查提示所有病变由血管壁玻璃样变性、胶原化,而缺乏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组织学特性的海绵状结构的血管组成。完整致密的或海绵状结构型的仅仅见于6例病人,单纯蔓壮型仅见于3例病人,其余病变都属于混合型即含海绵状和蔓状结构的病灶。在2例(6%)中病灶外见到动脉,4例(12%)中见到毛细血管,5个病灶周边区见到静脉腔,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术中偶然发现病灶旁海绵状血管瘤,并得到病理证实。【结论】:1)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正确诊断海绵状血管瘤;2)组织学上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少见,部分CA表现为蔓状结构;3)有些组织学上的海绵状血管瘤含毛细血管成份;4)海绵状血管瘤可同时伴发静脉发育异常;5)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低信号环围绕的多中灶性高信号;6)撇1是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7)显微外科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