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从近代开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路高歌猛进,乡村逐渐被时代和社会遗弃。在日本,面对乡村日益衰败的困境,发端于21世纪初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和之后的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以当代艺术为触媒、以文化观光和生态旅游模式为依托,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有效地促进了两地的活化和振兴,并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当下,中国已经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2013年中央政府更是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奋斗目标。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加之受日本两大艺术节大获成功的启发和鼓舞,近年来中国各地的艺术乡建活动已然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国艺术乡建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效果却是不甚理想。
本文着眼于中国艺术乡建的现状与未来,从跨学科的综合视角对两大艺术节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理论方面,通过对两大艺术节的理念和机制、运营模式和营销手法、产生的触媒效应以及与艺术节相关的日本文化产业制度环境、乡村生态文旅产业和文化品牌战略、共同体的建立途径等方面的梳理和研究,客观上促进了艺术学、艺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文化社会学、公共政策学、现代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研究的相互影响、渗透和融合。其次在实践方面,为我国有心致力于艺术乡建的各方力量更好地认识艺术乡建的理念和机制、运营模式和营销手法、文化产业制度环境建设、生态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文化品牌的打造以及乡建共同体的建立途径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反思。
在研究成果方面,本文首先在理念层面提出艺术乡建是一项以文化为主导的系统工程,其核心价值并不完全体现在其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在于振奋地方精神、促进封闭的乡村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和交流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乡村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其次,本文将“体验经济”的概念导入艺术乡建的文化品牌战略中,提出相比快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遵循访客“体验至上”原则的发展模式更有益于建立项目的文化品牌。此外基于跨学科的综合视角,本文提出中国的艺术乡建活动能否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在内部机制方面寻求提升的空间,更有待于国家层面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等外部机制和条件的成熟和改善。
本文着眼于中国艺术乡建的现状与未来,从跨学科的综合视角对两大艺术节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理论方面,通过对两大艺术节的理念和机制、运营模式和营销手法、产生的触媒效应以及与艺术节相关的日本文化产业制度环境、乡村生态文旅产业和文化品牌战略、共同体的建立途径等方面的梳理和研究,客观上促进了艺术学、艺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文化社会学、公共政策学、现代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研究的相互影响、渗透和融合。其次在实践方面,为我国有心致力于艺术乡建的各方力量更好地认识艺术乡建的理念和机制、运营模式和营销手法、文化产业制度环境建设、生态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文化品牌的打造以及乡建共同体的建立途径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反思。
在研究成果方面,本文首先在理念层面提出艺术乡建是一项以文化为主导的系统工程,其核心价值并不完全体现在其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在于振奋地方精神、促进封闭的乡村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和交流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乡村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其次,本文将“体验经济”的概念导入艺术乡建的文化品牌战略中,提出相比快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遵循访客“体验至上”原则的发展模式更有益于建立项目的文化品牌。此外基于跨学科的综合视角,本文提出中国的艺术乡建活动能否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在内部机制方面寻求提升的空间,更有待于国家层面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等外部机制和条件的成熟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