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的稳步提高自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国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国际经济贸易日渐激烈的大环境影响下,粮食生产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农业生产效率的竞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还有待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差异显著,全国共划分为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是全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在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有效供给方面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粮食安全更多的依赖于13个粮食主产区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中,主产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随着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粮食产量也在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来看,产量增加幅度小,综合生产能力弱,农业生产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同时也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本论文旨在分析粮食主产区生产效率现状,挖掘效率存在差异的原因,找寻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途径,这对于我们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生产区的农业生产资源,提高粮食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要,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各主产区由于位置、气候和人口的差异,农业投入指标与产出也存在着差别,而这些差别既间接的影响着各粮食主产区最终的产出,又左右着农业政策的革新。本文从制约这一宏观问题的微观因素出发,结合相关文献,根据13个粮食主产区的统计数据,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各主产区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进行处理,正确评估各粮食主产区农业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关系、以及相邻年份我国粮食主产区间DEA模型参数的关系,分析各主产区的生产效率现状,以及各粮食主产区之间因投入指标的差别而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探究优化路径,使其生产资源能够在有效的区域里得到最优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