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云浮茶洞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che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茶洞银金多金属矿区域上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隆起带之云开成矿带之中,地处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与EW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云安县茶洞乡境内,矿区北部距云安县约25公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九支队于2009~2013年在该矿区开展地质工作。矿区共发现8条银多金属矿脉,矿脉均产于NE向或近SN向断裂破碎带之中,矿床类型为蚀变破碎带型银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矿床。矿区共探获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类别)银金属量83.49t。近年来随着勘查投入的不断加大,茶洞银多金属矿的勘查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以往工作中对矿床的成矿构造背景、控矿因素、物质来源等有关矿床成因的研究较少,也对矿石质量及加工技术性能方面的研究甚少。笔者首先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地质特征及矿脉(体)特征,从而总结成矿规律,分析矿床成因,为矿床规模扩大提供依据。其次通过研究矿石质量及加工技术性能来指导未来矿山开发利用。通过几年的地质普查和研究工作,笔者认为:  茶洞银多金属矿矿床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带型Ag(Au、Pb、As)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床矿石的工业利用和选冶技术的研究认为,其矿石工业类型为Ag(Au、Pb、As)多金属硫化物矿石。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以Ag为主,常伴生Au、Pb、As,伴生有用组分作为副产品可回收利用。  研究区断裂构造发育,岩浆(脉岩)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区中西部为已成形的中—大型砷(银)多金属矿床,而矿区东部对矿体浅(深)部的控制程度相对较低,工作程度尚不够,因此,通过进一步工作,矿床远景规模可进一步扩大。  茶洞矿区位于NE向吴川—四会断裂带与NEE向贵子弧形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加里东—海西—印支期NE向吴川—四会断裂带的继承性、阶段性的活动,为岩浆侵入创造良好的构造条件,也使断裂带及两侧发育一系列不同类型和不同含矿性的岩体。这类构造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创造了较好的通道基础。因此,笔者认为,规模较大的NE、NEE向断裂的继承性、阶段性的活动是本区银多金属矿成矿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燕山期近SN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了茶洞矿区矿体的空间形态,也为区内成矿作用供了第二次能量基础。一方面这类断裂破碎带的不断活动,为成矿热液的运移和存储提供了通道和空间。换言之,茶洞矿区成矿作用演化、矿脉(体)的形态、产状均由此类构造控制;另一方面,近SN向断裂破碎带多期次、继承性的活动使得断裂本身的规模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断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足以使成矿热液通过时,成矿热液就会沿断裂运移。成矿热液在运移过程中,沿断裂带两侧围岩(绢云母片岩)会被热液所“活化”,使得围岩中Ag、Au、Pb、As等成矿元素不断从围岩中析出。当成矿流体运移到断裂破碎带有利用部位时,随着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成矿流体中的Ag、 Au、Pb、As等成矿元素就会沉淀、析出并富集成矿。也就是说,茶洞矿区近SN向断裂带多期次、继承性的活动为矿区的成矿作用再次提供了空间和能量基础。  通过对茶洞矿区矿体上下盘围岩的含矿性分析认为:矿区成矿物质Ag、 Au、Pb、As均来源于围岩(绢云母片岩)。通过对矿体的矿化富集程度与围岩的岩性关系的研究认为:矿体矿化富集程度与围岩的岩性关系存在一定的专属性,也就是当矿体围岩岩性为绢云母片岩或含碳绢云母石英片岩时,矿体中金属硫化物含量相对较高,矿石中Ag、Au、Pb、As的品位也较高,当矿体围岩为石英片岩、石英云母片岩时,矿体中金属硫化物含量相对较低,矿石中Ag、Au、Pb、As的品位也较低。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将针对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展开研究,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应用效果.工程造价控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EMV)可以实现气门运动规律的全柔性调节,给众多的热力学优化手段带来了可能,具有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巨大潜力,拥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目前,自主研发的动圈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精神、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学要以发展
期刊
欠驱动机器人是一类具有一个或多个被动关节的机械系统,被动关节中不安装驱动装置。其主要特点是输入空间(即控制空间)维数小于机构位行空间维数。同时,被动关节的约束方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