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源于祁连山区的黑河流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的典型代表,荒漠面积广袤,分布着大量的荒漠植物。本研究选择了14种在黑河流域广泛分布的荒漠植物,系统地研究了这些植物的水分生理特征及其内在的生理生化调节机制;同时,选择出4种不同光合途径和叶片类型的代表性植物,深入研究了这些植物的叶片和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探索荒漠植物水分高效利用的机理,为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保育和绿洲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⑴根据14种荒漠植物的光合途径(C3和C4)以及叶片类型(旱生叶、肉质叶和退化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得出,肉质叶植物具有较高的相对含水量,而旱生叶植物相对含水量最低;对于不同叶片类型的植物水势来说,C4退化叶植物与C3肉质叶植物相比具有较高的水势,且差异显著(p<0.05)。通过分析14种植物的保水力证明,肉质叶植物保水力较高,在24h内失水速率普遍低于50%,而旱生叶植物失水速率较快,保水力较差。 ⑵通过测定14种荒漠植物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发现,植物叶片的生理生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叶片类型上。SOD活性在退化叶植物中含量最高;相比于肉质叶和退化叶植物来说,旱生叶植物具有较高的CAT和POD活性。同时,旱生叶植物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高于其他两种叶片类型的植物;退化叶植物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117.05 mg·g-1 FW;而肉质叶植物中脯氨酸含量的积累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叶片类型的植物。 ⑶根据14种荒漠植物的测定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把荒漠木本植物分为三类,分别命名为:抗旱型(退化叶植物),包括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ge.)和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御旱型(旱生叶植物),包括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et Mey.)、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紫菀木(Asterothamnus alyssoides(Turcz.) Nov)、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 Kom.)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耐旱型(肉质叶植物),包括珍珠(Salsola passerinaBunge.)、黄毛头(Kalidium cuspidatum(Ung.-Stemb.) Grub.)、合头草(Sympegmaregelii Bunge)、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Pall.) Maxim.)和泡泡刺(Nitrariasphaerocarpa Maxim.)。可以看出所分类别与我们根据植物叶片类型划分的种类一致,说明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调控与植物光合途径和叶片类型紧密关联。 ⑷选择4种典型荒漠植物泡泡刺、柠条、沙拐枣和梭梭,在典型生长期7月中旬(高温强光)和8月中旬(光温适中),系统地测定了它们的气体交换特性,结果表明,在7月中旬,除沙拐枣外,其他3种荒漠植物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均呈现出双峰曲线,而8月中旬荒漠植物的PN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无论是7月还是8月中旬,梭梭和沙拐枣均具有较高的叶片和群体光合速率,且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而柠条的叶片和群体光合速率在4种植物中是最低的。 ⑸比较4种荒漠植物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得出,8月中旬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7月中旬。4种荒漠植物的群体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要低于叶片水平,但是,植物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叶片水平。对7月和8月中旬叶片与群体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回归方程分别为:CAW=1.6108 WUE+0.5077(r=0.76,p<0.001)和CAW=1.0672 WUE+1.6798(r=0.87,p<0.001)。通过比较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与δ13C值的相关性得出,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与δ13C值的相关性高于叶片水平,说明相比于植物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群体水分利用效率更能准确地反映植物的水分利用情况。 ⑹通过比较三种生境(山前荒漠、山前戈壁和中游戈壁)下红砂叶片生理生化指标与δ13C值的相关性发现,渗透调节在红砂叶片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红砂在逐步适应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时主要通过提高体内的渗透调节物质来防止植物的脱水,从而增强其耐旱性。 ⑺3种不同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大小的排序是,抗旱型植物>御旱型植物>耐旱型植物,用水策略生理机制是,抗旱型植物通过高的叶片水势和SOD活性调节;御旱型植物积累较多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其在生理生化调控上具有较高的投资以避免其光合器官的损伤,从而抵御干旱胁迫;耐旱型植物通过高的叶片持水力和脯氨酸含量来调节叶片内的渗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