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对大亚湾大鹏澳的鱼类和贝类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并且对大亚湾重要赤潮藻类锥状斯氏藻的生长及孢囊形成、萌发进行了实验生态学研究,以了解典型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明晰大亚湾锥状斯氏藻赤潮发生机制以及孢囊在其赤潮发生和消亡中的作用,为养殖区赤潮的发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依据。 本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60种,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0.04×10~4~1778.12×10~4cells/L。硅藻为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年平均百分比达93.49%,优势属主要有骨条藻属(Skeletonema)、菱形藻属(Nitzschia)等。甲藻多出现在春季和冬季,仅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2.33%,主要藻属为原甲藻属(Prorocentrum)、斯氏藻属(Scrippsiella)、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 浮游植物总细胞数峰值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末春初,贝区明显高于渔排,这与贝区水体交换良好、营养盐含量丰富有关。浮游植物数量与水温和总溶解性无机氮(DIN)显著正相关,而与其它营养元素相关性不明显。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1.43)和均匀度(0.32)均处于偏低水平,可见在该养殖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 锥状斯氏藻实验生态研究结果表明,N、P限制不利于锥状斯氏藻的快速生长,其中低P对细胞生长的限制作用更显著。孢囊一般在营养细胞达到稳定生长期后开始形成,但低营养盐浓度组孢囊开始形成的时间较早,中度N限制能促进孢囊的形成,形成率几乎可达80%。孢囊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锥状斯氏藻的强制性休眠期为15~25d,高温下强制性休眠期较短,且萌发较快。温度对孢囊萌发率影响较小,最终萌发率为75~82%。低温储存(4℃)可增大萌发率,而高温储存时间过长(25℃、30d以上),萌发率降低。营养盐对孢囊萌发影响不明显,缺氧抑制孢囊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