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像艺术的审美特征及成因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由高科技带动的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已经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对其研究的紧迫感也可想而知。本文对于网络图像艺术的研究,其目的就是将网络艺术细化到一种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本文主要的从两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一是:网络图像艺术的审美特征;二是,形成网络图像艺术审美特征的成因。针对“网络图像艺术审美特征”的研究,笔者分析了当今网络图像艺术的发展状况,从而总结出网络图像艺术的一般特征:复制性、综合性、交互性和虚拟性。分别从这四点一般特征入手,研究其相应带来的审美特征。笔者认为:(1)复制性会带来对经典作品的审美泛化;(2)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人们对图像艺术的审美感性大大增强;(3)交互性的传播方式导致审美感知瞬间性;(4)虚拟的网络,使人们对图像艺术产生随意态度,其理性审美也逐渐弱化。这四点大致可以归纳当今网络图像艺术的审美特征。针对“网络图像艺术审美特征成因”的研究,笔者主要从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1)社会语境转变;(2)媒介科技创新;(3)审美方式转型。简单的解释就是从社会结构到客观媒介再到主观意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过研究,笔者认为: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远离了工业时代来到了以信息为主体的时代,社会从机械化转为信息化,改变组织结构:作为网络图像艺术,网络媒介科技是它赖以生存的温床,媒介的创新与其发展息息相关;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精英审美方式在消退,大众审美方式开始崛起,人们开始注重生活、注重自我。从网络图像艺术审美特征及成因的研究中,我们也能看到审美价值多元效应的将来,这其中的问题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
其他文献
如何理解多元世界的统一性?世界必具某种同质性,传统认识论对此持普遍客观性立场,但这受到后形而上学的质疑。为此,哲学需要寻求新的普遍性准则。哈贝马斯承继康德的“综合”范式
In this study, the stirred casting with various processing parameters, such as stirring temperature and stirring speed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Al–Pb monotecti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是清代为数不多的能兼治汉学与宋学、考据与义理的汉学家,并在成为皖派考据学领袖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有别于宋明理学的哲学体系。“自然”与“必然”是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