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探讨5-羟色胺受体基因家族遗传变异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联,为阐明ADHD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对ADHD潜在候选基因HTR1A、HTR1E、HTR3A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的关联研究。以2013年7月~2014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门诊的经DSM-IV标准诊断的192名ADHD儿童为病例组,以为同期到该院健康体检的192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儿童进行韦氏智力(IQ)测试和持续性注意力测试(CAT),由儿童的父母填写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2ml并提取基因组DNA,将检测合格的DNA在Sequenom Mass Array技术平台对候选SNPs(rs6295、rs1406946、rs1062613)进行基因分型。F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分别检测基因多态性与PSQ量表得分、CAT测试结果、ADHD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2)对ADHD传统候选基因HTR1B、HTR2A、HTR2C进行meta分析研究。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纳入2016年3月前研究上述受体基因遗传变异与ADHD关联性的文献,对通过文献质量控制最终纳入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 3.1.3统计软件的metafor程序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关联研究:对照组平均年龄和韦氏智力测试得分显著高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19);HTR1A rs6295位点基因型(χ2=7.235,P=0.027)和等位基因频率(χ2=7.003,P=0.008)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校正年龄、性别和IQ因素后,rs6295位点在隐性遗传模型(GG vs.CG+CC:OR=2.00,95%CI=1.23-3.28,P=0.005)和等位基因模型(G vs.C:OR=1.77,95%CI=1.16-2.72,P=0.008)中与ADHD的易感性仍具有阳性相关,提示G为危险等位基因。rs6295不同基因型间的PSQ量表冲动-多动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90,P=0.012)。HTR1E基因rs1406946和HTR3A基因的rs1062613多态性与ADHD的易感性,与PSQ多动因子得分及总分,与注意力测试结果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3)meta分析:HTR1B基因rs6296位点861G等位基因能显著增加ADHD的发病风险(随机效应模型:OR=1.16,95%CI=1.04-1.29,P<0.01),无发表偏倚,敏感性和累积meta分析显示阳性关联结果稳定,可信度高;HTR2C基因rs518147位点(固定效应模型:OR=1.69,95%CI=1.38-2.07,P<0.01)、rs3813929位点(固定效应模型:OR=1.57,95%CI=1.25-1.97,P<0.01)均与ADHD发病风险存在统计学相关;HTR2A基因rs6314位点(随机效应模型:OR=1.09,95%CI=0.77-1.54,P=0.62)、rs6313位点(随机效应模型:OR=0.96,95%CI=0.85-1.08,P=0.52)、rs6311位点(固定效应模型:OR=0.96,95%CI=0.86-1.07,P=0.45)与ADHD的发病风险均无统计学关联。结论(1)HTR1A基因rs6295多态位点在中国汉族儿童中与ADHD易感性相关,GG基因型和-1019G等位基因是发病风险因素;(3)HTR1B基因rs6296多态位点与ADHD发病风险相关,861G等位基因为危险因素;(2)HTR2C基因rs518147/rs3813929多态位点与ADHD易感性可能相关;(4)HTR1E基因rs1406946、HTR3A基因rs1062613、HTR2A基因rs4314/rs6313/rs6311多态性与ADHD发病风险可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