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初中生生命科学素养的活动园地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tby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是一门基于生命科学学科特征,使学生获得科学素养提升的基础课程,是自然科学学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活动结合了实验与实践的特殊功能,符合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素养具有独特的优势。《生命科学》教材中“活动园地”栏目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利于知识的形成,并从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但现有教材中的“活动园地”栏目内容多数为选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很不均衡,有些内容与课程知识点联系不密切,有的内容涉及的知识跨度较大,有的栏目内容实为理论习题。这些都影响了“活动园地”栏目在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因此,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初中学生对生命科学教材中活动园地栏目内容调查的反馈。调查发现学生对现有活动园地栏目内容喜欢率和完成率普遍不高,但对活动园地设置的有效性均持肯定态度。对学生喜爱的几个活动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学生对制作食品、探索自我、观察自然方面的活动内容感兴趣。研究还发现:知识水平层次和实践技能水平层次越低的活动内容,学生的完成率较高。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初中《生命科学》教材中“活动园地”栏目内容进行系统的框架梳理。立足学生,对现有教材活动园地栏目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使活动园地内容理论联系实践、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并注重评价,最终编制出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命科学活动探秘》的校本教材。以学校开设的拓展课为载体,开设《生命科学活动探秘》校本课程,尝试我与健康、我与自然、我与社会3个板块的活动园地校本教材内容的教学实践,经过后续学生的反馈,研究发现:1.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园地内容易受到学生喜欢。2.能力要求层次较低的活动园地内容易被完成。3.分组合作利于活动园地的教学。4.多维度展示和评价学生利于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素养。从而进一步改进和调整《生命科学活动探秘》校本教材,真正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生命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生命科学意识,切实提高生命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本案位于江苏常州。建筑本身是一个别墅,由于业主个人的情况,不长住,更多的时候用来招呼亲朋好友,更像是一个私人会所,社交功能重于居住功能。设计师与业主熟识,对于业主的喜好和建
林风眠将绘画进行了中西融合的创新,促进了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林风眠受过塞尚的影响,又发展出自己的风格。本文通过色彩表现的对比、画面处理的对比、明度的对比,来简述林
<正>近期研究显示,缺氧可能是慢性肾病进行性发展的共同机制。许多慢性肾病的动物模型中均已发现存在明显的肾内缺氧。缺氧通过促使缺氧诱导因子(hypoxic inducible factor-1
本文从纪念性园林中人的体验角度出发,通过探讨人在纪念性景观中的体验行为和方式表达问题,努力寻求纪念性景观空间下人们心理需求的设计方法,不断探索人性化与纪念景观的有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58-01  英语教学长期以来贯穿了“教”的思想,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效率不尽如人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从高
针对两幅严格配准的同一场景左聚焦和右聚焦图像融合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应用Contourlet变换对源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分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