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和人民智慧的结晶。至今仍在保障人民健康、推动医学科学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目前中药产业国际化大背景下,中药专利保护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检索获取中药相关国际专利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国内外中药相关专利的比较研究。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前言”部分简要叙述了中医药及其产业国际化的基本情况,作为论文研究的时代背景。2013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42.2亿美元,并呈现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植物提取物与中药饮片中药材继续领跑中药进出口;二是中药出口仍以传统市场为主;三是中药对日出口首次呈现下滑。同时对中药专利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略阐述。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本文中提及的“中药及其相关的天然药物”、“中药发明专利”和“专利保护”三个核心概念。中药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本文在讨论国内外中药专利,尤其是国外中药专利时,对中药的概念有所延伸,所检索、统计、整理的数据既包含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提取物的相关专利,也包含了与此相关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天然药物专利。中药专利则是指针对中药进行申请的专利,其中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类。专利保护指的是运用“专利”这一工具,作为中药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手段和途径。第二部分对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进行了说明。本文所涉及的全部数据均选自基于1985年至2012年上海市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和Thomson Innovation检索平台进行的综合检索。在IPC(国际专利分类)系统中,中药相关专利集中在A大类人类生活需要中。此外,经查阅中药相关词典、教科书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将常用动物药和矿物药的英文名、药材名和拉丁名也作为关键词检索策略制定的参考依据。第三部分对本文所运用的分析比较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在获取上述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国内外中药相关专利申请的时间-数量趋势,采用专利技术生命周期法判断国内外中药相关专利技术的发展阶段,采用IPC分类检索法分析国内外中药相关专利针对的适应症以及药物剂型,采用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分析国内外中药专利主要研究机构,并采用专利关键词聚类方法分析国内外中药相关专利技术热点。第四部分对数据检索、整理的结果进行了定量和定性描述。这些结果首先来自于正确策略下的国际专利数据检索,其次是运用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这一部分以列表和图示的方法,展现了国内外中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在同一时间内的相对关系、外国研究对象之间中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在同一时间内的相对关系、国内外中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年度增长速度在同一时间内的相对关系、中国与各外国研究对象之间中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年度增长速度在同一时间内的相对关系、我国中药专利申请量和申请人在时间上呈现的总体状况、国外整体上和各研究对象国家中药专利申请量和申请人在时间上分别呈现的总体状况、国内外中药专利各不同申请类型的检索数据统计结果、国内外中药相关专利针对的各适应症所占比例、国内外中药相关专利所涉及的各类剂型所占比例、国内外中药相关专利主要授权企业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列表及其专利申请情况、中国及有关国家中药相关专利授权热点关键词聚类等。第五部分是论文的重点,从不同角度找出国内外中药相关专利间的异同,并对差异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我国每年的中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均超过其他国家之和,且这一差距逐年扩大。我国中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历年来的增长速度起伏较大,而韩国、美国、日本也都曾出现过暴涨时期。国外中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虽然每年继续增加,但专利数量增长的速度逐步放缓,我国则不然。我国中药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从本世纪初开始进入发展期,过去10多年一直处于该阶段,甚至目前基本仍在这一阶段。国外总体上呈现一定的成熟期和衰退期特征。美国成熟期和衰退期特征十分明显,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进入复苏期甚至第二生命周期的苗头。欧盟、印度、日本则衰退期特征明显。澳大利亚刚刚完成一个生命周期。韩国较为特殊,已进入第二周期的成熟期。国内和国外整体上的中药相关专利针对的适应症最为集中的领域是A61P1(治疗消化道或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A61P29(非中枢性止痛剂,退热药或抗炎剂,例如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A61P17(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A61P9(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及A61P3(治疗代谢系统疾病的药物),国内外差异不明显;其中,共同列入国内外专利适应症的前三位的是A61P29(非中枢性止痛剂,退热药或抗炎剂,例如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国内专利适应症前三位除A61P29外,还包括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国外专利适应症除A61P29外,主要集中于治疗代谢系统疾病和皮肤病的药物。国内和国外整体上的中药相关专利所涉剂型最为集中的均是A61K9/20(丸剂、锭剂或片剂)和A61K9/48(胶囊制剂,例如用明胶、巧克力制造的)。国内外差异不大。德国较为特别,所侧重的剂型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有显著差异。我国在中药相关专利技术热点中,相比其他国家而言,热点分布范围较广,基本不存在某一领域具有显著突出集中度的情况。与我国相比,国外中药相关研究均在提取物领域有较高的集中度。上述差异的产生原因,经分析,主要是:我国开始重视中药相关的专利保护,将其作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且成效明显;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上对中药以及植物药、天然药物的研发投入迅猛增加,并且保持了近20年的强劲上升势头;从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中研制开发新药和健康产品,包括从中药中筛选新的活性化合物,寻找有效的防治人类疾病的技术、方法和药物,成为国际科学界和大型制药企业的关注焦点;国外医药产业界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传统药物和天然药物上;我国机构和企业通过包括专利保护在内的各种方法加大了对中药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此前有被抢注的可能性、但迄今尚未被抢注的成果已为数大减,各国在双边和多边方面加强了合作,抢注他人成果为专利的成本大大提高;国内申请和维持中药相关专利的成本相较国外的成本低;就中药或者说植物药研究领域而言,我国无论是科学家数量还是科研机构数量上都远超国外,在科研水平乃至科研设施方面的投入全球领先。“结论”部分是论文研究的总结,对国内外中药相关专利比较的结果进行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为中药行业提供专利技术情报预警,为我国中药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战略情报支持,并对我国未来运用专利手段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措施提出了七条建议。一是要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全行业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意识。二是要逐步建立专门的中药相关专利保护制度。三是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四是要继续扶持中药产业发展。五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六是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和植物药资源,逐步开展和开拓中医药科研服务贸易。七是要加强国际专利合作和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